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十二指腸鏡於高層次消毒後之細菌培養監測

其他

壁報

十二指腸鏡於高層次消毒後之細菌培養監測

Bacterial culture monitoring of duodenoscopy after high-level disinfection

背景:內視鏡檢查後的相關感染,通常歸因於內視鏡再處理(Reprocessing)不完全。2014年美國加州內視鏡中心發生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檢查後,共179名病人感染抗碳青黴烯類腸桿菌,因此內視鏡再處理流程之監測,有助於降低內視鏡檢查後群突發感染的風險,本實驗針對院內十二指腸鏡進行監測,期望落實再處理成效。
方法:本實驗自105年1月起至107年1月止,每月皆對院內9支十二指腸鏡進行內管採檢。內視鏡再處理流程:檢查結束-前置清潔-手工清潔並將前端可分離式蓋子取下刷洗-測漏-高層次消毒-漂清及乾燥-垂直吊掛存放。實驗分為2階段:第一階段為105年1月至106年10月,為十二指腸鏡使用後只進行1次高層次消毒並進行內管採檢,總採檢數量為195支;第二階段為106年11月至107年1月,進行2次高層次消毒後才內管採檢,總採檢量24支。採檢步驟是以針筒抽取20 ml無菌水完全打入十二指腸鏡內管,再以50 ml針筒打入空氣,確定無菌水已流出,將收集到的內管沖出液以3000 rpm、5分鐘離心,去除上清液並保留底下1 ml的內管沖出液,以混合稀釋法加入TGEA中,以攝氏35度培養2天。菌落數超過20 CFU/支或長出革蘭氏陰性菌即為不合格,一旦不合格便立即停用,直至採檢合格後方能再度使用。
結果:第一階段結果:不合格率17.9% (35/195)。經工作人員確認,每次皆依照標準作業流程進行內視鏡再處理,在這段期間,每次採檢為0-3支不合格,其中106年5月採檢九支內視鏡中有5支不合格,不合格率進一步偏高,經追溯使用及再處理時間點發現,這5支使用後並未立刻處理,而是隔天早上才開始進行再處理流程,導致不合格率升高。第二階段為依照標準作業流程進行內鏡再處理,其中高層次消毒步驟增為2次後才採檢,不合格率為0% (0/24)。
討論:由結果顯示,只進行一次高層次消毒不合格率17.9%,若直接進行兩次高層次消毒,不合格率則可降至0%,故直接進行兩次高層次消毒更佳,另外,內視鏡使用後沒有立即清洗,可能使不合格率增加。標準作業流程並非一成不變,應該定時檢視與時俱進才能達到更完備的再處理成效。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