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燒傷住院病人之感染流行病學

其他

口頭

燒傷住院病人之感染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n in Burn Inpatients

背景
皮膚是人體自然防衛首道防線,燒傷使得病人的皮膚遭受損傷,也將導致體液和細胞免疫等缺失,促使微生物在這些損傷傷口滋長;加上住院期間必要性的使用中心導管、導尿管或呼吸器等侵入性管路,因而增加感染風險,抗藥性微生物甚至導致死亡機會。大部分研究利用燒傷資料庫進行人口學分布與損傷種類描述,但關於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報告不多。

目的
國內在2015年發生罕見塵暴事件造成大規模燒傷,有499人分送7縣市46家醫院住院治療,其中221人需要加護照護;這些病人的燒傷總表面積(total body surface area burns, TBSA) 平均41%,超過40%面積者高達281人,其中41人嚴重燒傷達80%以上。本研究醫院為其中治療照護醫院之一,因此,回溯性進行此特殊單一事件的年輕族群燒傷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分布與菌種變遷探討。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為回溯性調查某醫學中心收治37位遭受塵暴由急診入住院之病人,納入條件是以因此事件首次住院病人,排除非塵暴燒傷病人。資料收集包括病人屬性、損傷相關因素、侵入性導管相關因素、治療因素、實驗室相關數據、以及感染種類與菌種等。

結果
研究期間,37位病人平均26歲;燒傷總表面積平均46%,其中有6人嚴重燒傷面積高達80% 以上;住加護病房中位天數是 67天。有17人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重複感染2次以上有9人,感染前的住院中位天數是45天,以血流感染人數最多,其次是尿路感染。微生物分布方面,傷口培養以革蘭氏陰性菌最多,尤其是住院14天以上;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也是以革蘭氏陰性菌最多,主要分離出Acinetobacter baumannii,抗藥性菌以imipenem-resistant Ac. baumannii(IRAB)占最多。多變項分析的重要危險因素是侵入性導管留置。

結論
燒傷病人尤其是大面積嚴重者,除了治療因素與環境因素的控制之外,落實標準防護措施和嚴格遵循各項侵入性管路的照護是必要策略。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