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Porphyromonas pogonae菌血症之案例報告
投稿分類 微生物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Porphyromonas pogonae菌血症之案例報告
投稿標題(英): Bacteremia case report of Porphyromonas pogonae
投稿摘要: 目的:Porphyromonas pogonae是臨床罕見引起菌血症的厭氧細菌,我們報告從一位敗血症 患者血液分離出P. pogonae的案例,以增加對此菌種鑑定及流行病學的了解。 方法:一位55歲病人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和敗血症住院,血液培養四套皆長出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第19天全部抗生素停藥。住院26日之後因發燒,抽2套血液細菌培養,抽血檢驗PCT 6.650 ng/mL、WBC 26.18 x 103/uL。二套厭氧和嗜氧血瓶分別在第三和第五天出現陽性,次培養後長出的菌落委外代檢醫院鑑定,因為此菌厭氧生長情況較嗜氧環境好,使用API 32A厭氧鑑定套組,但鑑定不出,故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協助用16S rRNA基因定序方法鑑定。 結果:陽性血瓶革蘭氏染色結果是多型性短小陰性桿菌(球桿菌),血液瓊脂培養基48小時 後的菌落非常小、灰白色,但有強烈的β溶血情況;厭氧血液培養基的菌落生長良好,亦呈現灰白色和強烈的β溶血。16S rRNA定序結果為P. pogonae [1536鹼基中99%相同度(identity)],與其他Porphyomonas spp.之相同度為90-97%。 討論:P. pogonae是近年發現的新菌種,因一株人類感染分離菌的16S rRNA序列跟6株來自鬃獅蜥(Pogona vitticeps)壞死性感染分離菌的序列具高相同度(99.9-100%)而命名。有關P. pogonae人類感染的資料很少,目前為止文獻報導的個案包括動脈瓣假體感染、敗血症、軟組織感染及鼻竇炎。此菌種雖可在微氧條件下生長,但在厭氧環境下生長較好,具很強的β溶血能力及catalase試驗陽性,跟其他Prophyromonas菌種的唯一不同處在於其菌落沒有黑色或棕色色素。鑑定此新病原對微生物實驗室仍是一個挑戰,目前API 32A厭氧鑑定套組及MALDI–TOF MS尚無法鑑定出,16S rRNA基因定序是目前唯一可信度高能鑑定出P. pogonae的方法。此病人因肺炎長期住院,後來因發燒服用meropenem,病情改善。過去文獻報告此菌對imipenem及meropenem具感受性。至於為何病人在住院26日後二套血液培養出P. pogona,我們推測可能是長期放置在肋膜腔的引流軟管所引起,但病人已出院,所以無法進一步採集相關檢體確認。此報告指出P. pogonae可能是一個重要的伺機性致病原,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如培養出具強烈β溶血性,耐氧和無色素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應考慮是P. pogonae的可能性。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