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區域醫院內視鏡(ERCP)細菌培養陽性調查與處理經驗

感控監測

壁報

某區域醫院內視鏡(ERCP)細菌培養陽性調查與處理經驗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itive bacteria culture in endoscopy (ERCP) in a regional hospital

前言:消化道內視鏡是現代醫學中用以預防、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消化道內視鏡構造複雜且使用後的消化道內視鏡需經過前置清潔、手工清潔、測漏、高層次消毒、漂清及乾燥、儲存等步驟才可重複使用於下一位病人身上,因此,任一環節若有疏漏造成消毒不完全,進而造成病原體的傳播而造成感染,影響著受檢病人的安全。某區域醫院於108年6月例行性的內視鏡細菌培養採取檢體13件,其中有2件檢體出現異常致病菌,內視鏡高層次消毒後細菌培養陽性率15.4%,當發生細菌培養異常狀況時,檢查室及感染管制中心依院內「定期環境監測異常病人追蹤處理流程」進行受檢病人追蹤,雖無因內視鏡檢查而造成相關感染事件,但為避免侵入性檢查與處置的疏失,對病人可能的感染及傷害,故進行事件調查及清洗流程檢討與改善,以提升內視鏡細菌培養合格率,落實感染管制及維護病人安全。
方法:依評鑑條文要求,定期針對檢查室內視鏡進行常規採檢以確保清潔、消毒及滅菌品質。本院內視鏡共包含胃鏡16支、大腸鏡14支、支氣管鏡2支及內視鏡逆行性胰膽管攝影(ERCP)2支。ERCP(含內管、外管及保護蓋)監測頻率為1支/每月,共採集3件檢體,檢驗方法為管道浸潤法,檢驗合格標準:無致病菌生長,若有異常則單位需進行檢討改善並複檢合格方可恢復使用。108年6月ERCP細菌培養合格率67%,保護蓋檢出菌種為Serratia marcescens。經檢視標準作業流程與實地觀察發現:1.ERCP保護蓋清洗刷為重複使用且未明訂清潔消毒機制。2.ERCP保護蓋凹槽清洗刷無法確實刷洗。檢討改善措施:1.清洗刷由重複使用改為單次使用,使用過即丟棄。2.修訂「內視鏡清洗消毒作業規範書」,避免保護蓋凹槽無法確實刷洗,新增保護蓋震盪機清洗步驟,同步列入「清洗消毒作業程序稽核表」項目,並進行人員教育訓練。
討論:108年7-10月ERCP細菌培養合格率皆達100%。
結論:醫療工作人員有責任提供安全的醫療器材及就醫環境為病人服務,內視鏡高層次消毒的品質改善,乃為確保所有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病人可在安全的醫療環境下接受診斷及治療,期以『零感染』為落實感染管制及維護病人安全之最終目標。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