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比較胃鏡人工清洗流程酵素浸泡與無浸泡差異性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比較胃鏡人工清洗流程酵素浸泡與無浸泡差異性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Importance of enzymatic soaking for gastroscopy cleaning process
投稿摘要: 背景 2016年SGNA所提出之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指引及內視鏡原廠指引中發現皆建議軟式內視鏡再進行人工清洗流程時,將之浸泡於酵素清潔劑中進行刷洗,並依照酵素清潔劑廠商指示進行刷洗後浸泡。目前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人工清洗流程指引未加入酵素浸泡流程。 有鑑於此,某醫學中心於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進行內視鏡人工前置清洗流程探討。 方法 使用ATP檢測儀器及採檢棒進行清洗後品質採檢,並依照ATP廠商建議,針對每支內視鏡的「表面10公分」與「管腔」進行ATP檢測(合格值為200RLU)。 採用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人工清洗流程(流動水下)、SGNA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指引(酵素液面下)進行。 結果 本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共13名內視鏡技術員(相關工作年資5年以上共7名、小於5年為6名;具有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認證之內視鏡技術師證照共11名),由感管醫檢師及感管師進行採檢,前、後測分別採集30隻胃鏡,採檢點為內視鏡的「表面10公分」與「管腔」。 改善前-流動水下清洗胃鏡,進行ATP採檢,表面10公分合格率為23%,管腔內部ATP合格率為54%。清洗流程加入浸泡於酵素水清潔劑液面下刷洗之措施,其改善後-酵素浸泡下清洗胃鏡,進行ATP表面10公分合格率為77%,p值 = 0.006;管腔內部合格率為100%,p值=0.02。 依據分析統計,改善後有三支胃鏡未達合格率,此三支胃鏡於使用年數上為三至五年,胃鏡表面10公分處為橡膠材質,目前台灣所有醫院在胃鏡因使用破損維修皆使用特殊黑膠進行修補故非平滑表面,生物膜亦可能殘留於此處。雖於對策執行後未達合格標準,但與最初改善前相較之下,ATP檢測值已有明顯下降。 故修訂內視鏡清洗流程,將酵素浸泡流程正式加入本院內視鏡人工清洗流程並修改內視鏡清洗水槽以利酵素浸泡。 結論 由此證實於流動水下清洗未將酵素清潔劑之效能確實發揮,造成清洗效果不穩定,因此再次進行PDCA採取浸泡於酵素水清潔劑液面下刷洗之措施後,ATP數值及合格率皆有明顯改善。建議,若醫院環境許可下,可修改內視鏡清洗水槽以利酵素浸泡,提升人工清洗胃鏡品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