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初探某地區醫院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及菌種變化~ 2015年至2019年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初探某地區醫院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及菌種變化~ 2015年至2019年
投稿標題(英): Analysis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microorganisms from 2015 to 2019 in a regional hospital
投稿摘要: 前言 住院病人發生血流感染發生除了延長住院天數、增加醫療費用,也影響本身疾病嚴重度甚至面臨死亡風險,而危險因子包括年長者、潛在疾病、疾病嚴重度、使用侵入性導管及留置天數等。國內疾管署全國加護病房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資料顯示,自 2010 年起血流感染躍升第一位,而區域醫院比率亦佔第二位。南部某地區醫院,以收治癌症病人為主,多數置放Port A導管進行化學治療,而血流感染亦居各部位感染之首,故初步探討開院至今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危險因子與菌種變化。 材料及方法:採回溯性分析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血流感染個案資料,收案依據疾管署監測定義,2018年同步修訂新定義。 研究期間自2015年9月1日至2019月10月31日共計50個月。比較收案定義改變前(2015~2017共28個月)及改變後(2018~2019共22個月) 感染統計,人口學資料、使用侵入導管、菌種分布。統計使用百分比、中位數,以卡方檢定差異性。 結果:研究期間共283,241住院人日數,醫療照護相關感染544總人次,血流感染43.57%(237人次),感染密度0.84‰。科別以血液腫瘤科佔34.60%最多,其次胃腸肝膽、呼吸胸腔科。95%分布於一般病房。改變定義前後無論在血流感染率及與Port A相關感染率,均無顯著差異(P=0.33,0.21)。菌種以革蘭氏陰性菌最多佔56.36%,首位是Escherichia coli 、其次Acinetobacter baumannii、Enterobacter cloacae和Klebsiella pneumoniae並列第三位。陽性菌23.64%,以Staphylococcus aureus、Enterococcus faecalis佔多數。黴菌20.00%,分離菌Candida tropicalis、C. albicans和C. parapsilosis。多重抗藥菌以ORSA佔57.14% (12/21)最多,CRAB strain 10.52%(2/19)、VRE strain 25%(3/12)。所有血流感染事件男性佔62.87%,年齡平均64歲,使用侵入性中心導管佔60.76%,其中以Port A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佔71.53%最高,從住院至得到感染日平均22天,使用Port A導管者,從住院至感染日平均10天,菌種以腸內菌58.8%(20/34)佔多數。 討論:本院為預防血流感染,雖全面實施中心導管組合照護措施,仍有Port A相關血流感染增多事件,而經由QCC 品管手法及加強督導介入,皆有效獲得改善。再者定義改變前後對血流感染及導管相關感染比較雖無差異,但須在收集多一些資料再行分析驗證。多重抗藥菌ORSA加強導管照護、手部衛生措施等,皆可降低感染事件。 結論: 本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以血流感染占首位,多數使用Port A侵入性導管,而ORSA抗藥菌分布最多,醫療人員落實手部衛生及組合式照護措施,仍是目前須加強的重要方向。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