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探討使用聚合脢鏈鎖反應技術輔助診斷結核病成效

微生物

壁報

探討使用聚合脢鏈鎖反應技術輔助診斷結核病成效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sing polymerized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臨床上為了讓醫師盡早判斷病人到底是結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或非結核分枝桿菌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以及早採取適當的處置及治療。利用聚合脢鏈鎖反應技術(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以快速且專一放大結核菌特定DNA至容易偵測數量,對於結核病之診斷,有很大助益。
使用聚合脢鏈鎖反應技術(PCR)可偵測臨床標本之結核分枝桿菌低至10隻細菌,且於幾小時內完成。這與傳統結核菌培養方法所需要的時間來比較,PCR技術確實能快速地偵測結核菌的存在,對於結核菌感染的病例可得到快速的診斷。
疾病管制署於2016年底對於結核病通報定義內容增修,其中一項為臨床檢體(如痰、肋膜液、胃洗液、支氣管沖洗液、組織切片等)塗片抗酸菌染色檢查陽性,且檢體經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核酸偵測為陽性即符合通報定義。
統計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止,初次查痰之分枝桿菌耐酸性染色檢驗陽性且有通報共191個案例,其中有182個案例進行TB-PCR檢測。進一步分析2017年痰抹陽性且有PCR檢測之執行率93%;因政策施行前醫師對於此檢驗輔助診斷已有相當意識,在政策頒布實行後除了教育訓宣導外,個管師的提醒注意下,2018年痰抹陽性且有PCR檢測之執行率提升至98%。
利用分子生物技術作為結核分枝桿菌之快速偵測、分型、抗藥性檢測及基因突變測定,雖然現階段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之塗片、培養及藥物感受性試驗,但已是不可阻擋之趨勢。然而,檢驗時的品質管制必須嚴格,檢體的處理要避免污染,使假陽性反應和假陰性反應的背景降到最低,將可使結果得到更大的信賴。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