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外科部位組合式照護推動成效探討-以人工膝關節為例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外科部位組合式照護推動成效探討-以人工膝關節為例
投稿標題(英):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SI bundle -TKR as an example
投稿摘要: 前言 手術部位感染除了造成病患發生敗血症風險, 延長住院天數及增加花費,並對抗生素抗藥性產生壓力。組合式照護模式可運用在許多醫療品質提升的議題上,105年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承辦台灣疾病管制署「推動組合式照護措施降低手術部位感染先驅研究計畫」,參考國外實證研究及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相關指引,建議將適當使用預防性抗生素、血糖控制、維持正常體溫、皮膚準備及傷口照護等組合式措施,於術前、術中、術後的手術全期確實執行。依據台灣臨床成效指標(TCPI)顯示,本院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手術部位感染率相較於其他醫學中心有偏高的現象,故於107年下半年度開始討論導入組合式照護模式的可行性,並於108年開始執行相關措施。 方法 以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ABC yeS內容製作Check list,針對預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者,由病房護理人員、開刀房以及恢復室,進行各項組合式照護,表單內容包括1.糖尿病病人,於術前、術後第1日、術後第2日血糖是否<200mg/dl 2.術前沐浴(分類項次包括:無、抗菌沐浴乳淋浴或擦澡、肥皂淋浴或擦澡)3.除毛(分類項次包括:無、剃刀、電動除毛刀、其他)4.維持體溫大於36度(分類項次包括:術前、術中、恢復室及不適用)5.無菌敷料覆蓋不拆包(分類項次包括:術後第1日及第2日)。 討論 自107年7月至109年8月30日止,共完成625份查檢表單,整體表單完整性為70%,措施執行在病房端完整性可達91.6%,但是在開刀房端則只有39.5%,因院內系統並未設定資訊系統協助,導致開刀房作業上常會遺漏相關紀錄填寫,但所幸本院針對手術室中之措施項目均有特殊規範,如剃刀已完全更換電動除毛刀,所以開刀房若需執行除毛之動作則只有電動除毛刀可使用,體溫的部分在麻醉科規範是會隨時監測體溫並控制在36度以上。在遵從性的部分,填答資料中之整體遵從性為84.7%,其中遵從性最高為術前血糖值小於200可達91%,而最低的則是術後48小時內未拆包為58%,大部分都是在24小時後就執行拆包動作。在執行組合式照護模式後,107年下半年度感染率為2.56%,108年下降至0.83%,109年統計至8月份感染率為0%。 結論 組合式照護模式應用在品質改善上的確可以達到有效的改善,但本院未建置資訊系統,導致部分資料在填答完整性較差。文獻顯示查檢表遵從率與期待結果有正相關影響,推動初期人員對於表單字句定義有歧異,經兩場教育訓練說明後,漸次改善,然而,在經過一些共識及組合式照護表單提醒下,的確發現可改善感染的發生率。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