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螢光乳劑探討Covid-19期間醫療人員防護整備評估
投稿分類 防護措施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運用螢光乳劑探討Covid-19期間醫療人員防護整備評估
投稿標題(英): Using fluorescent testing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ive equipments in medical staff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period
投稿摘要: 前言 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來勢洶洶,本院因應台灣國家防疫政策,2020年3月26日設立專責檢疫觀察病房收住疑似Covid-19之病人,78名醫療人員將進入專責檢疫觀察病房照顧病人,包含醫師35名、護理師24名、放射師19名,其中2003年從未進入醫院經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之醫療人員佔一半以上,因此藉由教育訓練及防護裝備穿脫考核,評估醫療人員自我防護整備情形。 方法 (一)手部塗抹螢光劑測試 於手心中擠壓2下螢光乳劑,將雙手每個部位均勻塗滿螢光乳劑,在按壓液態皂1-2下,第一次先以自身平常慣用的洗手搓揉方式。第二次以手部衛生「內外夾弓大立完」七步驟執行,兩者皆以紫外線手電筒照射並紀錄。 (二)防護裝備穿脫考核 依照連身式穿脫防護裝備步驟圖依序穿戴,檢視確認防護裝備是否穿戴完整,由職安師進行N95口罩密合度測試,於單人病室、病室走道(擠壓3下螢光乳劑於手套上雙手掌心搓揉)、緩衝區依照步驟圖依序脫除防護裝備,使用紫外線手電筒照射身體是否有殘留螢光劑並紀錄。 討論 (一)未使用及使用手部衛生步驟之差異性 醫療人員第一次以自身平常慣用的洗手搓揉方式,平均螢光劑殘留比率54%,螢光乳劑易殘留比率高之部位為指尖、指甲縫、手背、手掌,第二次以手部衛生「內外夾弓大立完」七步驟,平均螢光劑殘留比率4.2%,易殘留部位為指甲縫。 (二)防護裝備正確性 防護裝備穿戴步驟指標13項,「檢視裝備並伸展運動確認穿戴完整」為考核中錯誤率最高之項目,平均正確率99.3%。病人單位脫除步驟指標9項,錯誤率最高為「脫外層防水隔離衣」,平均正確率85.5%。病室走道脫除步驟指標14項,錯誤率最高為「防護衣脫除由上至下、由內向外捲」,平均正確率87.9%。緩衝區脫除N95口罩步驟指標7項,平均正確率96.1%。 (三)脫除防護裝備染污情形 將身體分為14個部位,發現醫療人員自身容易染污部位,頭(頭髮)位居第一,小腿及腳並列第二,膝蓋第三。 (四)防護整備滿意度 78名醫療人員在疫情期間舉辦防護訓練課程有減少您內心照顧病人的壓力問卷中,非常同意83.3%;同意12.8%;普通2.6%;不同意1.3%;非常不同意0%。 結論 2020年面臨傳染速度快而急的Covid-19疫情,身為醫療人員的大家仍堅守崗位,但照顧病人的心理壓力相對之重大,藉由螢光乳劑及N95口罩密合度測試使醫療人員直接看到自己容易忽略的部分,減輕醫療人員在疫情嚴峻高壓之下照顧病人,確保醫療人員有正確的防護措施避免自身遭受感染,共同防疫對抗病毒。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