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VRE)群聚事件調查與處理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VRE)群聚事件調查與處理

Outbreak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 in an Internal Medicine Ward of a Medical Center

背景: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2017-2018年病人檢體培養VRE感染密度為 1.1‰,於2019年11月份感染密度上升至6.1‰,且11月11日至21日新增5例,同時期其它單位未有類似情形,故介入調查。
方法:事件調查及初步結果:(1)收集群突發病人資料:新增5例在病人感染時間及住院病床有地緣關係。(2)檢視醫療照護作業:稽核後發現醫護人員洗手遵從率85%、正確僅47%。(3)進行菌種藥物敏感性報告分析:新增5例之感染菌株皆為Enterococcus faecium,但藥物敏感反應無一致性。(4)檢視環境清消及環境採檢:清潔人員不清楚漂白水泡製方法流程且泡製濃度不足,為影響未落實環境清消之主因。
感染管制介入措施:(1)加強宣導手部衛生並落實接觸防護措施:由護理長偕同單位感管師於晨會舉辦在職教育。(2)進行VRE主動篩檢:針對新增5例具有地緣性的個案(含同病房病友)共16位,進行VRE直腸拭子篩檢。(3)檢核及落實環境清消流程:進行漂白水濃度檢測及舉辦漂白水泡製在職教育,並每日監測清潔人員環境清消。(4)落實環境清潔確效評估:在清潔人員完成全面清消後,於病房公共區域及VRE隔離病室環境的高、低風險點進行30處採檢點之檢視。
結果:1.介入措施之改善結果:(1)稽核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改善前洗手遵從率85%、正確率47%;改善後洗手遵從率95%、正確率100%。(2)稽核抗藥性菌株接觸防護:改善前後設備用物達成率皆100%,防護措施達成率改善前95%,改善後達100%。(3)主動篩檢個案16位,一名呈現陽性。(4)檢核漂白水濃度合格率達100%。(5)清潔人員皆瞭解泡製方法與流程並可實際完成操作。(6)環境採檢方面:(a)環境培養結果皆無VRE汙染。(b)ATP採檢:僅氧氣流量表旋轉鈕檢測值為472 RLU,其餘採點皆符合規範值。(c)螢光劑檢測:床尾、床欄、點滴架清床前塗抹螢光劑,但清床後仍有殘留。環境採檢異常值皆立即回饋臨床單位主管,建議加強清潔頻次。
2.此事件因感染個案有地緣相關性無法排除群聚事件,後續待基因型別鑑定及脈衝式膠質電泳分析(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比對,才能確認是否為群聚事件,藉感管介入措施,於2019年12月30日已無新增感染個案,故2020年1月1日結案。
結論:在單位主管及單位同仁積極參與配合下,透過在職教育訓練及問題討論後,可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對於抗藥菌株隔離措施的認知及技能、落實清潔人員的環境清潔確效,亦讓單位之醫療人員對手部衛生的重視,配合相關措施以降低醫療相關照護感染,可藉此提供未來相關事件處理參考。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