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ATP生物冷光法(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oluminescence assay)及總菌落數法(aerobic colony count,ACC)改善手術室環境清潔度

感控監測

壁報

運用ATP生物冷光法(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oluminescence assay)及總菌落數法(aerobic colony count,ACC)改善手術室環境清潔度

Application of ATP luminometer and ACC to monitor the efficacy of environmental cleanliness of operating room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乾淨的環境即安全的環境」,醫院手術室為高風險區域,於手術過程中除了器械須完成滅菌及工作人員需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外,最重要的就是周圍環境的消毒一定須達到標準。然而,落實環境清潔亦為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不二法門,本院手術周轉率高達89%,為預防術後傷口感染發生率及有效防堵在手術房環境所造成可能汙染的環境,同時改善手術室環境清潔、制定合宜的標準作業流程。鑑此,以手術室之環境清潔為主軸,組成跨部門團隊進行議題改善,以ATP生物冷光法(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oluminescence assay)及環境表面之需氧菌落數菌落數法(aerobic colony count,ACC)為確效手術室環境潔淨度之方法。
方法:
一、分別於改善前、後(109年6月、11月)進行骨科、心臟外科及肝移植手術室環境採檢,採檢點包含手術室(二層車、麻醉工作車、點滴架、寫字檯、床桿、麻醉雞按鈕);環境採檢之樣本進行ATP生物螢光法微生物及計數菌落數檢測,並比對結果。
二、針對改善前異常採檢點-麻醉工作車(ATP值:22438 RLU)、點滴架(ATP值:3265 RLU)進行手術室清潔落實度之分析,並運用PDCA手法進行改善。
三、實施對策:1、進行麻醉人員清潔標準作業流程修訂。2、建立麻醉人員清潔稽核機制。3、訂定清潔人員標準作業流程。4、清潔人員教育訓練。
四、針對改善後仍為異常採檢點納入會議討論,並持續改善與追蹤。
討論:
南部某區域醫院手術室之環境監測結果:ATP生物冷光法及ACC合格率別為17%及78%,在進行跨單位及部門討論後重新檢視,訂定清潔人員標準作業流程、清潔人員教育訓練及訂定手術室清潔定期漂白水濃度檢測等介入改善與落實後, ATP進行環境確效後由原本的合格率17%(3/18)達到83%(15/18)、ACC改善後由原本合格率78%(14/18)達到100%合格,並且沒有分離出任何重要致病菌(indicator organism ) 。三間手術室異常採檢點在各部門的努力配合執行下有顯著改善,唯一間手術室床桿點及兩間手術室點滴架點之ATP值 於改善後仍大於250 RLU,顯示仍有環境汙染的情形,故清潔人員在執行環境清潔仍須再加強及落實。
結論:
乾淨的環境即安全的環境,本文透過ATP做為客觀且快速的清潔診斷工具,來驗證手術室環境清潔執行之成效,除了能回饋單位進行缺失改善、制定合宜的標準作業流程、透過教育訓練及清潔稽核機制減少環境污染,藉此加強單位人員在執行正確環境清潔落實之意識。以期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發生,達到良好醫療品質,進而維護病人權益及醫護人員健康。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