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地區醫院實驗室微生物檢體汙染之事件調查與改善措施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口頭
投稿標題(中): 某地區醫院實驗室微生物檢體汙染之事件調查與改善措施
投稿標題(英): Investig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microbiological sample contamination in a district hospital laboratory.
投稿摘要: 事件原由:從2020年4月至7月Ralstonia感染個案增加,均為神經外科手術病患之組織檢體培養,依據人、時、地定義,疑有群聚事件發生,故立即進行調查。 調查經過:針對組織檢體採檢前、中、後的程序進行調查,並分別對採檢的器具、耗材、溶液與生理食鹽水採樣進行培養,經調查發現實驗室收檢櫃檯人員收到開刀房送的組織等檢體,若檢體為未浸泡生理食鹽水乾的組織時,收檢人員使用血庫組的已開封之生理食鹽水浸泡,使其保持濕潤。經採集與培養,確認血庫組生理食鹽水的容器瓶培養出相同菌種。由於Ralstonia mannitolilytica為伺機性病原菌,是存在水中環境的常在菌,血庫組的生理食鹽水雖有定期更換新的無菌生理食鹽水,但盛裝容器瓶為重複使用,因實驗室人員忽略無菌程序,以致產生此次檢體汙染之事件。 矯正預防措施:1.增訂<實驗室無菌操作標準作業程序>(SOP-MI-29),內容涵蓋無菌概念、 無菌區域、無菌物品與無菌操作原則。2.納入新進醫檢師〔實驗室檢體處理教育規範學習表〕與在職教育訓練課程內,指導人員收到培養檢體為乾燥類型之檢體如Tissue、Bone、Abscess等,專責負責人員應於生物安全操作櫃內,以單包裝無菌生理食鹽水執行無菌浸泡作業,以確保無菌作業之正確性。3.實驗室定期審視與持續更新文件規範,透過說、寫、做合一,有效確保無菌操作的執行。並每年舉辦無菌操作教育訓練課程與實施年度稽核作業,以持續教育及審查人員之無菌操作,以達到無菌作業之落實與精進。 討論與結論:微生物檢體的無菌作業對實驗室是相當重要,因培養結果可提供醫師臨床治療的依據,檢體汙染可能誤導醫師的判斷。透過此次實驗室微生物檢體汙染之事件與檢討改善,實驗室已針對無菌作業與感染管制觀念持續強化與訓練,期能有效管控實驗室之檢體品質,以避免檢體汙染事件再發生。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