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地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事件調查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地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事件調查

An Investiga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Internal Medicine Wards in a District Hospital

前言
本院為南部一所綜合地區醫院,除急性醫療外,也以癌症治療為重點項目,常規有系統性的持續監測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避免及降低病人感染事件之發生,即時介入相關措施,保障病人住院期間醫療品質。因此每年設定病房單位感染閾值,每月進行收案並彙整感染密度、部位及菌種進行統計與分析,本事件於2020年7月發現某內科病房感染個案明顯增加,該病房原以收治內科,僅少數外科病人,感染密度7.34‰(10例/1363人日數),P值<0.05,同時運用統計流程管制圖(SPC)超出±3倍標準差,判定感染群突發,故進行調查分析及處置措施。
方法
本院感染管制師每月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8年9月10日公告新版監測定義每月進行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每月並彙整收案資料進行感染密度、部位及菌種統計與分析。當監測病房感染有異常感染時,立即於病房晨會說明感染案例、病房洗手種子及感管師加強手部衛生遵從與正確、使用侵入性措施包括鼻胃管灌食、導尿管及注射管路無菌措施確實執行。
結果
分析10例感染事件(4例血流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各佔2例),住院平均天數44天,男女各佔50%,平均年齡71歲,收治科別以呼吸胸腔、血液腫瘤科為主,2020年1月至6月平均收治外科床日數為10天、7月單月竄升至56天。菌種分布不同;包括Escherichia coli(1)、Proteus mirabilis(1)、Morganella morganii(1)、Enterococcus faecalis(1)、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mplex(1)、Acinetobacter nosocomialis(1)、Acinetobacter junii(2)、Empedobacter brevis(1)、Myroides species(1)、Candida metapsilosis(1)。 個案呼吸道感染為嗆咳引起,泌尿道及血流感染個案有50%使用導尿管及port-a導管,完成放置導管與每日查檢表完整率達80%;手部衛生遵從性及正確性達80%。另病房單位對護理師及家屬、看護配合衛教宣導還包括鼻胃管灌食衛教、口腔清潔並提供衛教單張,導尿管清潔維護,對於注射導管路銜接消毒方式、時間及染污更換等確實依據標準作業程序執行,並衛教病人家屬平時務必清潔人工血管周圍。本事件以PDCA品管手法進行改善,透過病房單位/感管科密集持續查核、宣導及衛教後,並持續追蹤三個月,該病房感染個案事件已獲改善(密度降到閾值以下),故予以結案。
結論
例行監測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一旦感染異常執行有效介入措施,並持續進行監測可獲得有效改善。然而醫療運作需求性及科別多元性,增加照護品質的複雜度,更需仰賴護理單位、家屬及感管科等團隊合作,共同維護病人安全而努力。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