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東部某地區醫院內科病房疑似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群聚事件調查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東部某地區醫院內科病房疑似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群聚事件調查

Cluster analysis of suspected Carbapr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CRPA) in the medical ward in local hospital in eastern Taiwan

一、背景:感管室於107年1月1日至2月28日共接收8起異常簡訊通知,微生物培養結果為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較12月份的0人次增加,故介入調查並執行相關防疫措施。
二、方法:病例定義:感染組:107年1月1日至2月28日微生物培養結果為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採歸人統計;控制組:所有與感染組採檢當日相同病室病患,且微生物培養未檢驗出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者列為控制組。107年1-2月(流行期)細菌培養結果共6例為 CRPA,以卡方檢定與前六個月(流行前期)比較p=0.336,無顯著差異,感染個案僅一位為一般健保民眾,其於感染個案皆為院內養護床住民,頻繁出入護理之家及一般病房;其中3位感染個案入住內科病房日期相近,且有2位居住同一房間,床位為相對位置並為同一位自聘照服員照顧,故不能排除工作人員間的交互傳播。比較有無培養出CRPA 2組個案相關資料:於平均年齡、住院天數、長期臥床以及蒸氣吸入使用比較結果皆無顯著差異,在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治療及氧氣潮濕瓶使用(ALL PURPOSE)之比較,以卡方檢定達統計學上顯著差異(p<0.05)。
三、分析:針對調查發現問題,介入感染管制改善措施如下1.落實手部衛生,避免戴手套碰觸物品,107年3月洗手遵從率為96.4%、2.遵循隔離防護措施,隔離衣採單次使用、3.呼吸治療感染管制:a.每日大夜班更換抽痰用清水,出院時將清水瓶丟棄、b.蒸氣吸入噴霧器使用後清洗晾乾、4.每日增加環境清消頻率及使用1000 PPM漂白水執行環境清潔、5.物品採專區專用(工作車)。
四、結論:綠膿桿菌可在潮濕環境存活數月之久,因此當病患出院後未正確執行終期消毒或落實隔離防護措施為引起院內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流行的主要因素,接觸病患後如未確實執行手部衛生,易透過工作人員雙手傳播細菌,藉由此次調查提醒工作同仁落實手部衛生、隔離防護措施及環境清潔重要性,經由相關感染管制措施阻斷交互感染及群突發之發生,截至107年4月30日止無新增個案發生。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