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自動化內視鏡再處理機檢出非結核分枝桿菌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自動化內視鏡再處理機檢出非結核分枝桿菌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n the detection of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 NTM ) in 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 AER )
投稿摘要: 一、前言 消化系功能檢查室為本院內視鏡使用量最大宗的單位,每月均會進行管路微生物監測,以確保其符合高層次消毒標準,主要採用「管路浸潤法」進行採樣,但僅做一般嗜氧菌培養 ( Aerobic culture ),未曾執行分枝桿菌培養 ( TB culture )。文獻指出NTM因富含脂質的外膜,相較於自來水中其他病菌更可以抵抗消毒劑而長住於水中。過去有其他醫院曾在自動化內視鏡再處理機 ( 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 中檢出非結核分枝桿菌 (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NTM ) 之案例,因擔心本院內是否有類似情況,故展開相關調查。 二、方法 本院消化系功能檢查室共有6台AER,上消化道4台與下消化道2台,AER所連接的水源為經由5 µm與1 µm過濾後的自來水。首先我們分別針對AER水槽內部的管路出口 ( 出水孔、出藥孔、濾網 ) 進行抗酸性染色 ( Acid fast stain, AFS ) 與分枝桿菌培養 ( TB culture ),檢驗結果發現其中3台AER的管路採檢AFS有陽性結果,另2台則有培養出NTM菌株。AER的高層次消毒過程中,最後一步驟即是使用清水做內視鏡外管的漂清,因無法排除水質有問題進而影響AER的消毒效果,因此在第二階段同時進行了水源處 ( 尚未進入AER ) 水質、AER水質及消化道內視鏡的採樣。並採用自來水標準總菌落數需小於100 CFU/ml作為參考依據。 三、結果 水源處水質NTM菌落數為10 CFU/ml、上消化道4台AER水質菌落數介於3-40 CFU/ml,且未檢出其他微生物,符合自來水標準;下消化道2台AER水質同樣未檢出其他微生物但NTM菌落數皆大於200 CFU/ml以上,屬不合格之情形;而在內視鏡管路的部分則全數符合高層次消毒標準。 四、討論 本次事件過程中,曾經進行AER自體管路消毒後再做複採,但均無明顯改善。經廠商拆解機台刷洗並於下消化道2台AER內部加裝原廠0.22 µm 的水濾芯,則未再有檢出NTM之情形。事件調查過程中,並無NTM所導致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而自來水中本有NTM細菌移生之可能,雖對免疫正常的病人並不容易造成感染,但也建議單位在內視鏡使用前可先以75%酒精擦拭內視鏡外管,以更確保內視鏡之消毒品質。 五、結論 本次調查事件中發現,AER加裝水濾芯雖然能達到零檢出的結果,但所耗費的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然而目前並未針對AER有相關規範,仍需各醫院依據實際情況擬定相關因應措施。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