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區域醫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液感染之現況分析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區域醫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液感染之現況分析
投稿標題(英): Analysis of blood stream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center of a regional hospital
投稿摘要: 前言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使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長;但也因透析病人本身免疫力及抵抗力較低,長期透析可能面臨的問題則相應而生,其中包括血液感染。血液透析病人的菌血症常因於血管通路的感染,血管通路包括動靜脈廔管(A-V shunt)及靜脈導管(hickmen catheter)。某區域教學醫院收集2015至2019年血液透析中心血流感染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期望藉此找出相關危險因子進而改善。 方法 某區域教學醫院血液透析床位有40床,每月提供約200人、2500人次血液透析服務。依照疾病管制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定義進行收案,使用醫療資訊系統找出血液透析中心血流感染個案相關病歷資料,並統計2015至2019年血流感染相關因子進行分析。 結果 2015年至2019年血液透析中心總服務量為151080人次,血液感染發生件數為59件,平均感染密度為0.39‰,其中男性佔43.3%,女性為56.7%;年齡方面以61-80歲為最多(52.5%),其次為40-60歲(23.7%)、大於80歲(20.3%)、0-40歲(5.1%)。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有54例佔91.5%為最多,動靜脈感染則為5例(8.5%)。血管通路以靜脈導管(hickmen catheter)有49例佔83.1%為多,動靜脈廔管(A-V shunt)為10例佔16.9%。感染菌種方面的前三名分別為Staphylococcus aureus有32株佔54.2%為最多,其次為Serratia marcescens有12株佔20.3%、Enterobacter cloacae有6株佔10.2%。 結論 綜合上述結果可看出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流感染個案大多為61-80歲的中老年人、及使用靜脈導管(hickmen catheter)。靜脈導管感染(hickmen catheter)的情況比起動靜脈廔管(A-V shunt)高出將近5倍之多。探討使用靜脈導管(hickmen catheter)的原因,可能因病人屬性之故,例如長期臥床導致血管彈性不佳或照顧不易等原因,此外,血管通路的日常照顧便利性也會影響主要照顧者的選擇,動靜脈廔管(A-V shunt)會增加主要照顧者的壓力,擔心碰撞或出血情形。反觀靜脈導管(hickmen catheter)均為來院時由護理人員執行傷口護理及更換敷料,日常照護上風險較低。但就感染菌種來看,超過半數(54.2%)為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可以推測為病人皮膚清潔度不佳所導致,不論皮膚穿刺前的消毒或是導管傷口處的照顧。因此,將統計分析結果回饋予血液透析中心主管,並建議應確實執行皮膚消毒、確實衛教家屬導管傷口護理、落實手部衛生並依照無菌技術操作,期望能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血流感染發生的機會,提升照護品質及維護病人安全。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