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精神病患安置轉銜之阿米巴痢疾防治經驗

防護措施

壁報

精神病患安置轉銜之阿米巴痢疾防治經驗

Cross-team cooperation in a hospital in a region in southern Taiwan

前言
在頗負盛名的體制外精神病患收容機構—龍發堂因爆發群聚感染事件遭強制解散後,其收容之精神個案紛紛轉送到政府所屬醫療機構收置,常見於教養院及精神病患收容的阿米巴痢疾感染,成為各收置機構的燙手山芋。阿米巴痢疾可藉由糞口傳染、肛門性行為、排出物污染水源、食物、手等食入阿米巴胞囊而傳染給人。精神疾患的自我照顧能力與社會功能退化,常有吃大便或玩大便的怪異行為,加上來自缺乏完善管理及隔離空間的封閉式機構,一旦發生高傳染性疾病容易發生群聚或疫情失控。本文旨在探討某地區醫療機構在收置17名龍發堂精神疾病個案,為預防阿米巴痢疾群聚感染之發生,所進行的相關感染控制作為與反思。
方法
本文以病例分析方式進行調查,針對收治之17名個案進行糞便鏡檢及間接血球凝集試驗(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IHA),因阿米巴痢疾潛伏期約二至四週,但其時間懸殊,可由數日至數年不等,故本調查持續半年之久。針對痢疾阿米巴(E. histolytica)感染之確定病例,無論有無症狀皆應治療,疑似病例在未確認前不應投藥治療,也不應做預防性投藥。
討論
1.個案轉銜與感染管制措施:為避免造成醫療體系的感染,對收置的精神個案規劃入住動線,依疾病類別分配病室。病患均依規範進行篩檢,針對阿米巴痢疾防治,先採全部個案分區集中隔離,所有衣物集中進行清消,進行糞便(包含桿菌性痢疾)及血清檢驗。
2.間接血球凝集試驗及PCR聚合連鎖反應:針對本院收治之17名病患進行間接血球凝集試驗(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IHA)檢測其血清抗體,此檢測對於有臨床症狀的肝膿瘍個案敏感度甚高,但對於已治癒之病患可維持數年的陽性反應結果。PCR聚合連鎖反應(DNA)檢驗準確率高,每公克糞便10隻以上即可驗出。本院收置17名病患之PCR聚合連鎖反應皆為陰性,但有7名個案之IHA為陽性反應。
3.積極作為:因IHA其陽性結果可持續多年之久,為避免阿米巴痢疾治療未根治之疑慮,故對7名IHA陽性病患以Metronidazole進行治療,針對所有個案持續監測半年,確認檢驗結果皆為陰性,在無阿米巴痢疾感染之虞後解除隔離。
結論
在防疫視同作戰的概念下,配合轉銜安置及保障病人安全,進行積極干預措施下未見阿米巴痢疾之發生,但是對於精神疾患個案之積極檢驗與治療作為或許有標籤化的意涵存在,如何妥善安置個案或提供人性化空間的設計是我們亟待努力的方向,如何在防疫的作為中考量人道與人權也值得深思。
與醫院和保健服務中的健康促進有關
在醫療與保健服務中應避免對特定病人產生標籤化之意涵,在積極防疫作為中也須考量人權與公平正義。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