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COVID-19接觸者調查實務經驗

群突發處理

壁報

COVID-19接觸者調查實務經驗

The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of contacts investigation of COVIC-19

前言
年初中國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之肺炎疫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 1月15日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當時通定義須符合臨床及流行病學條件,2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加強肺炎等疑似病例之篩檢,放寬社區採檢條件,經醫師研判高度懷疑由SARS-CoV-2感染導致之肺炎(含院內型肺炎),或其他具發燒/呼吸道症狀,皆可依流程進行通報;有鑒於院方超前部屬防疫措施,提升同仁敏感度;即通報無旅遊史之退休六旬婦人1月22至29日期間三度至診所就醫,因流感快篩陽性及肺炎轉本院急診就醫30日轉住院,2月10日呼吸衰竭轉加護病房,17日轉負壓通報「疑似新冠病毒感染送驗」,18日裝置體外生命支持系統,19日檢驗陽性。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感染新冠病毒發病潛伏期為1至14天(多數為5至6天);此案潛伏期長達30天,比預設潛伏時間長,接觸者追蹤是防治工作重要的一環,透過追蹤可找到可能感染源,亦可阻斷病毒持續傳播。
方法
感染管制統籌指標個案人、時、地之流病資訊,院方立即集結各部處蒐集及彙整匡列接觸者名單:
1.人:繪製事件內個案關聯圖:(1)依疾管署病例接觸者追蹤原則匡列員工接觸者計134人,①已超過14天觀察期之員工,無症狀者採檢一次陰性才可恢復上班。②未滿14天觀察期之員工接觸者,有症狀住院通報;無症狀者採檢一次陰性,居家隔離滿14天採檢陰性才可恢復上班。(2)病人/陪病者匡列33人,住院中3人,轉單獨或負壓隔離病室採檢。(3)安排員工居家隔離或住宿隔離,生活組提供餐飲服務;安全組24小時安全維護及出、入住管控。(4)成立員工關懷小組,每日電訪及線上問卷。
2.時:描述個案發病時間,繪製流行曲線,了解發生時間點、原因、傳播速度、流行階段。
3.地:以空間配置圖標記出指標個案所在位置,進行分艙及降載服務並加強環境清潔。
討論
傳染病永無休止,面對疫情全球大爆發,所幸專家小組即早發現疑似病例並採取相關防疫措施,除保障員工及病人安全,亦可防堵疫情蔓延遏止疫情擴散,面對疫情瞬息萬變,關注指揮中心防疫策略已成全民運動。
結論
此次新冠狀病毒(COVID-19)風暴中,由院內已成立應變中心統籌整合資源與人力,快速導入防疫策略,迅速動員跨部門合作,安排病人/陪病者及員工當晚採檢及隔離住宿等。此事件在全院努力及配合,順利完成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總計採檢171人檢驗結果均陰性,個案亦康復出院,記疫此經驗可做為日後疫情調查類似事件之參考。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