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以模擬演練進行COVID-19之緊急應變整備檢視

其他

壁報

以模擬演練進行COVID-19之緊急應變整備檢視

Use desktop exercises to check emergency preparedness for COVID-19

方法前言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世界衛生組織1月30日公布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嚴峻的疫情考驗各國對疫情災害的『緊急應變』(emergency response)。『緊急應變』的管理週期包含:平時-減災(Mitigation)、災前-整備(Preparedness)、災中-反應(Response)和災後-復原(Recovery)。【整備期】由:「組織整合及裝備」、「訓練」、「演習」、「評估及改善」、「計畫」的循環組成。完善的整備需經由「演習」來檢視組織與裝備的整合及訓練成果,演習後據此評估改善,修正或新增計畫,增加疫情應變能力。
方法
本院於109年6月17日進行收治大量COVID-19確診個案之模擬演練。過程依美國國土安全部演習及評估程序(HSEEP,2020版),由體系專家引導並徵詢美國災害應變專家遠端指導。
一. 演練設計與應變狀況設定:依據現行系統,考量(1)可能遇到的威脅或危害機率(2)可改善或強化項目(3)外部支援及裝備需求和(4)實務經驗或演練報告及法規考量,參考國際緊急應變指引及文獻想定狀況,使演練符合需求並與國際同步。
二. 以兩次會前會,利用醫院事件應變及指揮系統(HICS)下的四大組討論,盤點整合各作業流程及計畫,並安排演練所需之各項資源,如:HICS架構內人員參演、演練時間、輔助資訊系統。
三. 進行三次預演,使參演人員:了解演練架構、進行程序及演練中擔任的角色、了解其他部門的流程或作業程序、並建立彼此信任及良好關係。預演中由參演人員進行自我評量討論,據此判定各狀況題的難易度,調整演練內容。
四. 正式演練:由演練各狀況題當中,進行自我評量,以討論的方式探討本院所能提供之緊急應變能量。最後由演習控制組進行回饋,提出需思考或衍生之議題,以後續追蹤改善。
結果
探討改善:
一. 各單位熟悉於本院HICS架構指揮鏈下運作。
二. 病人、工作人員與物資的流動及運送。
1.因應病人流動所衍生的降載效應,制定使用優先順序,並將倫理議題納入考量。2.考量工作人員的流動,強化指揮鏈運作,所有工作人員皆需有登錄及追蹤機制。3.缺稀/高貴醫材如呼吸器、透析機、葉克膜的數量及捐贈物資盤點及分配計劃。
三.共計制/修訂:門/急/住診病人運送、外院轉入病歷傳遞、急救/手術/生產、預立醫療決定與維生醫療抉擇、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分艙分流、防疫物資及捐贈管理、媒體因應…等近30項流程規範。
結論
完善整備期的演練過程,持續檢視評估與修正,使面臨各種新興傳染病的疫情能及時應變,加速復原,讓每一次的災難都有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向與管理目標。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