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血管內導管血液培養概況初探

感控監測

壁報

某醫學中心血管內導管血液培養概況初探

Analysis of blood culture obtained from catheter in a medical cente

結論前言:
由血管內導管採集的血液檢體比從周邊靜脈穿刺採集的血液檢體有較高的污染率,依據2018年疾病管制署公告之血流感染監測定義,不論是從任何部位因任何目的採集的血液檢體,若檢驗出微生物陽性,都應該納入血流感染監測評估,本研究目的在探討2018-2019年經血管內導管留取血液培養概況及致病菌分布情形。
方法:
本研究採回溯性觀察研究法,收集某醫學中心2018至2019年期間符合2018年疾病管制署公告之血流感染監測定義,且僅由血管內導管採集血液培養檢體,或周邊血液培養陰性但導管血液培養陽性者納入分析,但排除20歲以下個案。
結果:
2018至2019年期間符合2018年疾病管制署公告之血流感染監測定義個案中,僅由導管採集血液培養檢體(無周邊血液培養)佔10.5%,周邊血液培養陰性但導管採集血液培養陽性佔2.6%,科別以血液科及腫瘤科各佔18.5%及18.0%為最多;經導管採集血液來源以中心靜脈導管(CVC)及人工血管(port-A)最多皆35.7%,次為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 佔7.6%,管路留置天數中位數(含換管後連續使用天數) port-A: 15 (3-577天)、PICC: 13(3-80)天、CVC: 10 (3-89)天。僅由導管採集血液培養菌株以K. pneumoniae (10.7%)為最多、次為E. coli (7.9%)及C. albicans (7.5%);周邊血液培養陰性但導管採集血液培養陽性菌株以E. faecium及K. pneumoniae (7.9%)為最多,次為A. baumannii及A. nosocomialis (8.1%)。另外,由透析導管留取血液培養檢體佔9.2%,其中以長期透析導管(perm catheter) 52.2%最多,次為股靜脈導管(FVC) 43.5%,菌株以K. pneumoniae (15.4%)為最多,次為S. aureus及E. coli (11.5%)。
結論:
由導管採集的血液檢體培養陽性,難以釐清為真正感染或汙染,血液培養結果直接影響診斷及抗生素之使用,經分析某醫學中心2018至2019年符合血流感染監測定義者中約13%個案檢體來自血管內導管,由血管內導管採集的血液檢體比從周邊靜脈穿刺採集的血液檢體有較高的污染率,若懷疑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應由周邊及導管各留取一套血液培養檢體,並且應在檢體瓶上標示檢體採集來源,減少影響判讀因素。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