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醫院環境及設備清潔,愛注「疫」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醫院環境及設備清潔,愛注「疫」
投稿標題(英): Discussion on hospital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disinfection
投稿摘要: 前言 醫院公共環境設備或接觸面是最常被忽略預防感染重要點,院內感染重要途徑可透過污染環境表面而傳播,如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i(VRE)、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等。相關文獻指出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在塑膠和不鏽鋼表面能存活於物體表面,例如金屬、玻璃及塑膠材質上,存活時間從2小時到9天不等,從這些研究顯示醫院設備如電梯按鍵、手扶梯扶手等,都是疾病的潛在媒介。醫院內工作人員、病人及訪客的活動性質,經常在醫院公共區域環境中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污染表面的風險高於非醫院環境的公共區域,目前對SARS-CoV-2無有效療法,因此落實醫院環境清潔及消毒是預防院內SARS-CoV-2感染傳播蔓延是現今重要議題。 方法 以南部某醫學中心以1000ppm次氯酸鈉進行醫療環境及設備常接觸的環境表面(電梯按鍵、手扶梯扶手、服務櫃台、生理小站)清潔與消毒,並依接觸環境頻率增加消毒次數,採用常規清潔(8小時清潔一次)及加強清潔頻率(4小時和2小時清潔一次)作為分析,使用ATP冷光反應檢測法來記錄該清潔後的結果,以呈現常規清潔及加強清潔頻率後ATP數值是否有差異 結果與討論 便利取樣抽檢醫院內非病房公共設施,例如:病人或訪客手部頻繁接觸之電梯按鍵、手扶梯扶手、服務台桌面、生理小站桌面、病人自助血壓量測儀按鍵等80點。非疫情期間一般常規清潔,大部分均為上班時段清潔擦拭一次,其結果:生理小站及服務台桌面小於500 RLU。但疫情期間為了加強環境清潔,尤其是在公共空間病人、訪客或員工常接觸的設備或接觸面,清潔頻率增加至每4小時一次,其微生物殘留程度明顯有改善(469-477 RLU)。醫院標竿管理與品質不斷提高下,文獻指出以250 RLU為標準值,針對未小於250 RLU的標準,進行修正為每2小時清潔一次,可達到小於250 RLU(34-239 RLU)。 結論 藉由清潔頻率探討,醫院非病房公共設施若依照常規清潔,依照目測法,設備環境是清潔的,即使進行ATP冷光檢測儀是符合<500RLU,但有部分較低清潔頻率的設備是高於病人、訪客或工作人員頻繁手部接觸的設施,宜應加強清潔消毒頻率,建議於COVID-19疫情期間之上班時間,針對高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清潔消毒頻率宜提高到至少每2小時一次,並定時監測及將結果回饋給清潔人員,同時落實環境清潔和手部衛生,以達到COVID-19疫情期間預防感染及避免感染擴散的目的。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