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利用資訊除錯機制改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資料上傳錯誤率

感控監測

壁報

利用資訊除錯機制改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資料上傳錯誤率

Use information debugging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upload error rate of hospital associate infection

前言
感染管制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當收案後需要花費時間進行輸入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HAS),收集內容包括:病人基本資料、入院資料、管路資料等危險因子、細菌檢驗藥敏結果,手工輸入耗費許多時間,且容易錯誤。每年再需花費時間進行修正資料,為確保上傳到THAS資料完整,作為全國醫院院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資料,提供醫院引用。
方法
本院自2016年開始執行感染收案資料自動上傳作業,設立院內感染收案系統,以Gateway上傳,期間仍有錯誤,包括輸錯檢體種類、重覆收案輸入、檢驗日期大於感染日期15日、藥敏等,2020年4月起加入疾管署計畫以Web API上傳,並將院內感染收案系統改版,跨系統整合,輸入病歷號,會帶入半年內住院歷程,只需勾選感染當次住院日期、感染部位(若為手術部位感染自動帶當次住院前3個月的手術歷程)、填入管路訊息及細菌結果即可上傳,再與資訊師溝通設計資訊除錯機制包括:14天內重複感染部位再收案、感染日期-病房轉入日期)<2之個案、陽性檢體之(檢驗日期-感染日期)≧15天、收案個案通報檢體:血流陽性檢體只能勾選為血液、泌尿道感染陽性檢體只能勾選為尿液或血液,減少感管師於手動輸入時錯誤機會,更進一步作為院內感染統計報表,提供給臨床醫療部科。
討論
109年11月因應計劃正確由Web API完成上傳作業外,更進階改版院內感染收案系統,本院每年大約有850件感染收案件數須輸入,藉由院內跨系統整合感管師可減少跨作業系統收集資料時間,輸入時間從原本5分鐘/每筆,透過本院跨作業系統整合收集資料後,感管師輸入時間為30秒/每筆,原本每月皆有收案錯誤通報件數,包括(感染日期-病房轉入日期)<2之個案、陽性檢體之(檢驗日期-感染日期)≧15天比率、HAI個案通報檢體異常比率,透過除錯機制後每月前述3項錯誤率為0%,縮短每年度再度校正資料的時間。
結論
感管師工作項目很多需手工輸入,包括:傳染病通報、院內感染收案資料等,透過資訊化改善作業,可將時間更有效運用,未來持續推動依照疾管署收案定義去搜集病人資料、生命徵象及檢驗結果,由資訊系統學習判斷感染與否,再由感管師確認送出。目前已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新增肺炎篩檢收案系統,跨系統結合每日護理評估作業及生命徵象、胸部X光放射線醫師報告為肺炎,去評估是否符合肺炎收案,進一步配合社區擴大篩檢通報新冠病毒篩檢作業。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