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腸胃道群突發事件調查及處理經驗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腸胃道群突發事件調查及處理經驗
投稿標題(英): An outbreak of GI tract infection in a nursing home as an regional hospital
投稿摘要: 前言 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嘔吐或腹瀉症狀;尤其屬病毒性腸胃炎最具有高度傳染力,也是最常見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的疾病。在人口密集機構中因住民皆無法自我照顧,需仰賴照顧服務員的照顧,家屬訪客隨時可探訪,再加上團體生活,彼此接觸的機會增加,導致感染和傳播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某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於109/10/27-11/02有10位住民及7位醫療同仁出現腹瀉、噁心、嘔吐及發燒症狀;感管師於接獲通報後,立即開始進行疫情調查及採取相關防疫措施,以遏止疫情擴大。 方法 針對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之住民及工作人員進行造冊。同時立即召開群突發感染處理小組會議,介入相關感染管制措施。此次為同病室群聚發病,且住民在出現症狀後立即轉住院治療,未住院但有症狀住民則採就地隔離及接觸隔離相關防護措施並限制於病室內活動,暫停所有團體活動直到腸胃炎症狀停止滿48小時後才可以解除隔離。要求無症狀住民全部戴上口罩,於用餐前後及如廁後落實執行手部衛生。機構落實執行限制訪客人數,探視前必須洗手、配戴外科口罩及填寫訪客登記表,有症狀之家屬不得探視住民。照護人員在處理腹瀉病例時,要求要落實著隔離防護裝備及手部衛生,不可到處走動避免交叉感染。每日以10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清消,如處理嘔吐物、糞便汙染時則以5000PPM漂白水進行清消。 討論 第一位腸胃炎症狀病例發生於10/27,調查結果發現第二位病例出現在10/28,同日又有5位住民、1位護理人員及1位照服員陸續發生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10/29有2位照服員出現症狀,10/30有2位住民出現症狀。10/31有1位住民及2位照服員出現症狀,最後在11/2新增1位照服員有症狀後,就停止病例的發生。統計這段期間共有17位符合病例定義,侵襲率為19.54%(17/87)。病例以女性居多,佔59%,平均住院或症狀緩解期間為5.9天。 結論 推估此次群聚原因應為未落實限制訪客探視導致。以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的疾病定義來看我們推斷病人係感染了病毒性腸胃炎,第一批接觸者於24小時後發病,且皆為同照護區亦符合病毒性腸胃炎之傳染模式。至於非同照護區出現病例,可能是因為護理人員及照服員為互相支援制度,未落實手部衛生造成。平時應加強機構內感控措施與工作人員教育,落實住民及照護人員之健康監測及通報。機構入口處張貼醒目的宣導海報提醒訪客落實感控措施,盡到提醒的功能。院方迅速啟動群聚小組並採取感染管制措施,使疫情得以控制,保障住民健康。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