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南部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防疫作為之經驗分享

防護措施

壁報

南部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防疫作為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COVID-19 prevention in the internal medicine ward in a Southern Medical Center

前言
COVID-19為2020年的新興傳染病,直至目前仍然肆虐全球,每天各國確診人數仍不斷向上攀升,在這前所未見的全球公衛危機期間,臺灣醫療體系迅速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政策,制定並確實執行各項防疫措施,藉由及早辨識疑似個案,來控管、杜絕COVID-19進入社區,是穩固疫情的重要決策。
方法
1.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機制
(1)將單位護理人員分區分組:儘量固定組別、跨組人員最小化,一個月不可超過2個以上的班別,且不可同時一個月橫跨2組別以上。
(2)用餐、更衣彈性最大化:輪流吃飯、更衣,每次不超過2位同仁同時用餐,且期間不交談,空間間距至少一公尺以上或對角線用餐。
(3)降低晨會聚集時間、暫緩非必要實體教育訓練。
(4)人員飾品最少化:工作人員儘量不戴隱形眼鏡、飾品。
2.工作人員體溫監測與健康管理機制:每日至少2次自主體溫登錄。若被編列為須疫調對象,則須改為一天3次自主體溫登錄。且發燒需要立即通報長官並到急診就醫。
3.降低不必要的病人及照護人員流動率:預防因為轉床導致病人及醫護人員暴露過多危險中,暫緩所有床位的互轉。急救或暴露風險高情境最小化人力,以降低暴露的人數。
4.陪探病管理
(1)陪探病時間及人數限制:一天二次開放陪探病,一次最多二位家屬入內,且須具名事先預約登錄。
(2)TOCC詢問及症狀:每位入院家屬均需接受詢問並記錄TOCC,測量並記錄耳溫,若遇有咳嗽、發燒、嗅味覺異常之家屬,除規勸不要入院,且協助轉至急診就醫。
(3)照顧者與病人用餐時間區隔,且雙方均需配戴照顧者口罩。
5.環境清潔消毒
(1)所有公共空間須紫外線燈至少1次/天消毒。疫情擴大時,關閉所有公共空間。
(2)圍簾:利用圍簾做為床與床的阻隔用物。針對疑似個案或執行抽痰個案出院後圍簾需清消。
6.防疫物資存備管理:每天盤點並登錄單位防疫物資使用及存備量。
7.利用通訊軟體推播最新訊息及防疫教育訓練。
討論
目前雖已有疫苗號稱可用來預防COVID-19感染,但其成效尚未明朗,當前民眾可以做的自我保護為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而醫療團隊除了提供病人照護外,也需做好自我防護措施,避免因損失戰力而使防疫破口加劇嚴峻。
結論
臺灣醫療體系迅速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政策,制定並確實執行各項防疫措施,藉由及早辨識疑似個案、醫療人力及資源的合理分配與管控、體溫監測與健康管理機制、陪探病管理、在職教育等防疫作為,來控管、杜絕COVID-19的傳染範圍,是穩固疫情之重要措施。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