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多元改善策略推動手部衛生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運用多元改善策略推動手部衛生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Multimodal Hand Hygiene Improvement Strategy
投稿摘要: 前言 有效的手部衛生可減少約50%照護過程中發生的感染,洗手一直是減少病菌傳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就WHO統計醫護人員手部衛生遵從率約為5% ~ 89%不等,可見在實務推動上有其困難存在。 南部某醫學中心推動手部衛生多年,運用多元改善策略推動手部衛生,以避免可預期的感染事件發生。 方法 1. 系統改變:2010年參加手部衛生認證後,廣設乾、濕洗手設備,以達人員使用可近及便利性。 2. 教育宣導:制訂標準化流程,每年舉辦手部衛生課程,輔以實務情境影片、螢光洗手乳,進行回覆示教,以加深印象。 3. 稽核與回饋:稽核對象2010年為醫護人員,2016年再增加病人家屬及看護;稽核方式除感管師外部稽核,2010年增加單位內部稽核、2018年隱匿稽核及2019年看護承攬公司內部稽核,所有稽核結果皆回饋單位,並呈報至院務會議。 4. 提醒與溝通:透過洗手圖示、手部衛生宣導文件夾、單位跑馬燈及電腦螢幕保護程式等輔助機制,提醒人員洗手重要性,感管師發現問題時會與單位確認及討論,確保人員認知及行為正確;神秘客稽核時發現問題會與感管中心聯繫及釐清,強化人員對手部衛生執行的重要性。 5. 文化養成:由院長擔任「禦手掌門人」,推動洗手攻略,手護全院,全院隱匿稽核手部衛生遵從率前三名單位由院長頒發獎狀及獎金;末3名者,需於感委會中提報改善成效,藉由賞罰分明制度及互相競爭,推動單位洗手文化養成。 討論 1. 感管師外稽遵從率由2016年82.1%上升至2021年98.4%,單位種子內稽由2016年96.8%上升至2021年98.9%。公開稽核方式有可能出現霍桑效應,故於2018年推動「禦手喜捍衛醫療安全計畫」,培訓禦手者進行隱匿洗手遵從率稽核,結果2018年62.8%上升至2021年76.5%。 2. 比較2種遵從率稽核結果,2018年公開/隱匿為93.7% /62.8%(相差30.9%),經過多元策略改善後,至2021年公開/隱匿為98.7% /76.5(相差22.2%),由此可見公開稽核出現之霍桑效應有逐年改善情形,且2種稽核方式,遵從率皆有上升,不論是否知道有人正在進行稽核,皆能發自內心的正確執行手部衛生,推測除了洗手習慣的養成外,這也可能跟COVID-19疫情有關。 結論 2019年COVID-19全球疫情爆發迄今,相對提高人們對於手部衛生的重視,這亦可視為行為改變和文化習慣養成的好時機,洗手不再只是醫護人員的責任,透過醫病互相提醒,以達全民落實洗手運動,2021年WHO以Seconds save lives - clean your hands!為主題,希望提高世界各國對於洗手的重視,期藉由落實手部衛生,洗手齊抗疫,攜手護健康,減少感染風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