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新冠肺炎疫情對某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病人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的影響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新冠肺炎疫情對某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病人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的影響
投稿標題(英):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the Patients with Healthcar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Hematology-Oncology Wards of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臺灣的醫療體系也受到相當程度影響, 如醫院營運降載、就醫型態改變、限制陪探病等,許多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因應作為,是否影響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發生率,尤其是血液腫瘤科病人因疾病、接受化學治療及幹細胞移植等,免疫力相較其他科別病人低;若為Neutropenia或住院天數較長,則發生血流感染風險更高。本院依據2018年臺灣疾管署感染監測定義進行常規監測,希望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影響血液腫瘤科病人之血流感染發生率。 方法:本研究採回溯性觀察研究法,收集某醫學中心2018至2021年10月血液腫瘤科之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病人資料進行危險因子分析。符合2018年臺灣疾管署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定義之個案皆納入分析。使用SPSS 13.0統計軟體分析,類別變項如:性別、糖尿病等,以個案數及百分比描述病人屬性和危險因子分佈;連續變項如:年齡、APACHE II等,以平均值和標準差描述,再使用卡方檢定和獨立樣本T檢定比較疫情前期與疫情期差異。 結果: 疫情前期(2018至2019年)與疫情期(2020至2021年10月)的血流感染密度分別為2.76、2.53‰(p=0.124),無統計學上顯著差異。在病人基本屬性及血管內導管留置等方面,疫情前期與疫情期無顯著差異(p>0.05);但在疾病嚴重程度(APACHE II)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05),疫情期血流感染病人APACHE II為19.6±7.1分,疫情前期為18.2±8.7分,可能與疫情期間醫療降載,住院病人大多為較病情較嚴重需留院治療有關,然數值其實差距不大。疫情前期與疫情期之感染菌種均以Klebsiella pneumoniae 最常見(13.3%),其次為Escherichia coli (12.3%),再次為Enterococcus faecium (6.8%)。 結論:本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某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之血流感染影響,疫情前期與疫情期間病人屬性與致病菌種變化不大;然而美國國家醫療保健安全網(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NHSN)統計資料顯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ABSI),自2020第2至4季均呈現上升趨勢,可能與疫情期間病人住院天數和侵入性導管裝置使用日數延長及額外的合併症有關,導致導管相關感染率上升。在本院疫情期間血液腫瘤科病人之血流感染發生率仍呈穩定趨勢,與疫情前期無顯著差異,可能與疫情期間之醫療降載,醫療人員配置改變,及醫護人員隨時面對真實存在病毒威脅,更加謹慎小心使用個人防護裝備與洗手等,促使人員更加遵守相關感染管制措施有關;惟資料統計至2021年10月疫情仍未見曙光,未來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造成何種影響,有待持續監測感染相關資料變化及分析。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