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降低因他人導致銳器扎傷發生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降低因他人導致銳器扎傷發生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Prevent sharps injuries caused by other staff
投稿摘要: 前言:醫療機構常見銳器傷害的用物有拋棄式針頭、帶有導管的針具、縫合針、鋼針、手術刀、手術器械、儀器設備等,這些銳器讓醫療工作人員於操作上無論是技術熟練抑或初次使用者都將面臨血液傳播病原體感染的暴露風險,甚至造成致命傷害。而銳器傷害事件主要歸因包括:設備功能不良、未遵守操作流程、人力不足、溝通因素、疲勞睏倦、教育訓練、病人評估、其他因素;銳器操作者為自己、他人、不明等。此次針對相關針扎意外因子的分析,也對目前銳器傷害預防及處理等實務運作上所遇到的問題加以探討,以供醫療照護人員研擬職前、在職教育及防護措施等訓練之參考。希望能對未來降低針扎發生率。 方法:以本院職業傷害通報系統資料彙整自2014~2018年尖銳物品扎傷事件進行分析與探討。 討論:1. 2014~2018年尖銳物品扎傷事件共計529人次,以當年每個月發生人次加總為分子,以及當年每個月全院員工總數加總為分母,平均針扎發生率為0.2%。2.分析他人導致扎傷率為17.6(24/136)、16.4(18/110)、14.1(13/92)、14.7(14/95)、20.8(20/96)。2.各職類占比以醫師42.2(223/529)為最大族群,其次護理師41.9(222/529)。3.以發生地點來看最常發生於手術室占31.6(176/529),銳器種類以外科器械占36.3(192/529),事件情境以縫合占11(58/529)、傳遞器械11.1(59/529)。 結論:整體而言,本院他人扎傷發生率雖然未明顯下降,但銳器傷害發生件數逐年下降,主要是透過跨團隊讀書會發現常見於手術過程發生銳器傷害的情境為傳遞器械,運用「手不碰手」(hands-free)技巧使用安全容器進行傳遞或利用醫護人員之間的中間區域(neutral zone)避免手碰手傳遞尖銳物品,且同一時間只能置放一個尖銳物品。中間區域是指手術團隊於術前溝通後共同決定的尖銳物品置放最佳指定區,且可依術式需求而隨時改變;再者提供人性化易操作的職業傷害通報系統,將可能發生的人、事、時、地、物相關因素條列式點選,發生事件的員工可選擇是個人因素或是他人導致,若為他人導致,則通報系通會通知造成扎傷事件的人員進行回覆,通報系統關卡為通報者、造成事件發生者、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同時管理階層主管藉由事件能及早發現是否有系統性的問題加以改善,有效的全方位察覺預防持續來努力,才能有效降低針扎的危害,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環境看出。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