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區域醫院以不同環境清潔檢測方式比較清潔成效之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某區域醫院以不同環境清潔檢測方式比較清潔成效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comparison of cleaning effectiveness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leaning inspection methods in a certain regional hospital

前言
醫療機構環境清潔是病人安全照護重要的一環,環境的清潔度亦會影響醫療照護人員與病人是否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中,近年來由於抗生素廣泛的運用,導致抗藥性細菌與日俱增,然抗藥性細菌又可因環境表面染污、清潔消毒未落實或醫療人員的雙手散播出去而造成院內感染,此時環境清潔的品質就更顯重要。某區域醫院以不同的環境清潔檢測方式進行清潔消毒品質監測成效比較,期能以更客觀的數據呈現環境清潔品質,確保醫療環境清潔成效。
方法
某區域醫院環境清潔監測每月由感染管制中心隨機以目視法進行稽核,目視法檢視合格後再以ATP生物冷光反應法檢測,若未達檢測標準再以細菌培養法進行最後確認。108年7月因應抗藥性菌種群突發事件,為找出可能感染源,針對發生單位進行終期消毒後環境採檢,發現細菌培養陽性率達22%,其中抗藥性菌株比率更高達48%,顯示環境清潔仍有改善的空間。經團隊討論及文獻查證,認為目視法僅能確認需擦拭的點項是否完成,無法評估其落實程度,故改以螢光劑標示法合併無預警抽樣方式進行環境清潔消毒稽核,螢光劑主要標示處為病人及醫護人員之高接觸表面,如叫人鈴按鈕、電燈開關、床欄、電動床按鈕、點滴架、床旁桌、陪客椅、乾洗手液壓頭等,依病房配置標示12至15處,待環保人員清潔完成後由感染管制中心人員以紫外線燈檢測螢光劑標示處是否殘留,殘留面積需小於標示面積四分之一,才算合格,然未合格之處則即時回饋該環保人員及幹部,並重新清潔,確認後再以ATP生物冷光反應法進行檢測,若仍未達檢測標準再以細菌培養法進行最後確認。
討論
107年1月-108年6月ATP檢測合格率83%、細菌培養合格率93%;108年7月-109年12月由目視法改以螢光劑標示法後ATP檢測合格率98.4%、細菌培養合格率100%;110年1-6月ATP檢測合格率96.6%、細菌培養合格率100%。
結論
醫療機構有責任提供安全的醫療器材及就醫環境為病人服務,過去使用目視法進行環境清潔消毒稽核,合格率皆為100%,但是人員易有霍桑效應;監測方式改為螢光劑標示後,可以客觀數據呈現未落實擦拭之處並及時改善,提升清潔消毒品質,如此不只可提供病人在安全的醫療環境,也能讓醫療人員安心工作,達到雙贏的局面。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