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Handling of COVID-19 cluster incidents in internal medicine wards

前言
此群聚事件發生於內科病房,為一名99歲男性病人,入院診斷心臟衰竭且PCR 陰性,一般病房收治,入院三天因喘無肺炎現象,因無法排除染疫可能,故轉防疫病房當日檢測PCR陰性,隔日再次採檢PCR陽性,匡列接觸者及擴大風險對象採檢,並展開調查及進行相關防疫政策,爾後相關確診病人3人及陪病者7人(含家屬4人、本國籍看護1人及外國籍看護2人)總共 10人,配合疫情變化,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的指導,進行持續與滾動式的修正措施,有效遏止疫情擴散。
方法
針對疾病症狀潛伏問題規劃1人1室,成立院內專家小組,經確認後由防疫病房轉入觀察病房;規劃清潔與消毒全病房,包括病房與公共區域,並完成環境採檢,採檢共150件,結果皆為陰性;智慧門禁系統建置,病房病人及陪病者出入須刷卡/手圈→量測體溫未發燒且配戴口罩→自動門開啟→進入病房,於病室內同步進行陪病者身分查核政策,有效管理陪病者。
討論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45.4%確診者為無症狀個案,故修改院內政策每週針對工作人員、病人及陪病者進行篩檢,以早期偵測潛在個案,避免在院區內傳播。另透過臨床的查檢來發現疑似個案,強化住院病人陪病者與看護管理各項作業規範,住院病人與陪病者除了必要動線外,盡量留在自己的病室內,並避免離院用餐及購物,考量本次感染事件發生可能原因之一為陪病者移動傳播,針對院內陪病者(含括:合約照服員、自聘外傭、非合約照服員及家屬),須準備身分證或居留證正本,提供每日陪病身份查驗,於陪病期間需隨時配戴陪病手圈,由護理師每日協助陪病者測量體溫並紀錄,以落實TOCC評估與陪病者在院活動管理。
結論
本院自5月疫情爆發即啟動營運降載,停止(延後)非緊急住院、手術 /門診手術、檢查。檢討此次群聚事件,病房管理應加強,故成立新冠專家小組,經該專家小組評估後有疑慮之個案即轉至一人一室持續照顧;事件發生單位需進行病房清空,全病室病人及家屬列為接觸者,採「一人一室」隔離,病房完成終期清潔消毒靜置並採檢陰性,報請衛生局同意後,始可重啟收治病患;各單位護理長應落實管控單位內人員,針對外包人員亦應有良好管理措施,若病人有照顧需求,應優先聘用院內合約看護,避免自聘看護或非法移工狀況發生;而透過此次經驗體驗醫療團隊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針對病人、陪病家屬及工作人員每週常規性篩檢,早期偵測無症狀帶原者,匡列相關接觸者,進而阻斷傳播鏈,避免疫情之擴散,許能與同儕做經驗分享。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