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配合細菌室培養自動化系統上線抗生素介入時機分享

抗生素管制

壁報

配合細菌室培養自動化系統上線抗生素介入時機分享

using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 for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前言
抗生素的正確使用多仰賴於微生室實驗室所報告的分離鑑定菌株與抗生素感受性報告,在尚無鑑定報告前,醫療團隊多以經驗性療法使用抗生素,但由於近年抗藥性變化大,醫師面臨著治療的其中一大挑戰就是抗藥性細菌,所以細菌室培養自動化系統上線提供準確且快速的檢驗報告,同步優化各操作流程,縮短了陽性培養報告的時間,無疑對病人治療性抗生素的選用可以更精準。
方法
調整微生物報告操作時間由每日08:00 ~17:00延長為每日07:00 ~ 21:00,此期間發報告時機點分別為(1)有陽性血瓶先行報告即時發報告,(2)細菌菌名初報告或藥敏結果增加為三個報告時段,且即傳呼通知治療團隊及護理站。 感染科會診醫師檢視每日下午5點到隔日早上9點間發出的細菌培養清單,監測臨床團隊接獲報告後是否立即處置。統計109年11月~12月血體液報告共158筆,報告菌種以先行報告(GNB、GPC佔最多)及初報告報告(CoNS、Staphylococcus)為多,檢視臨床作為並未因發報告而進行藥物更改或進行會診。依據監測結果,再增加感控措施,當發出先行報告發出時,系統回溯收集3天內若無抗生素使用紀錄,則發簡訊通知醫師,若為白天則通知治療團隊,下班時間通知一線值班醫師,提示立即照會感染科。
討論
自108年開始建置細菌自動化系統,檢驗單位與感染管制團隊共同討論報告時效與抗生素給予建議的介入時機,調整行政作業流程,縮短發報告時間的同時也同步讓臨床醫師依據鑑定報告使用或修改已使用的抗生素。以血液培養陽性為例,收件到發出染色報告由平均約34-36小時提升至目前約25-26小時;收件到發出鑑定及抗生素感受性報告平均約55-60小時。但依據實際監測結果顯示細菌自動化系統確實縮短報告時間,但如何讓臨床團隊改變習慣與認知,微生物報告不再是只有白班時才會發報告,仍是需藉由各醫療主管宣導、教育訓練以外,同步以資訊系統的即時傳呼提醒將相關機制更形完善。。
結論
好的利器也必須要有積極的使用方式,想輔相成,讓檢驗利器與抗生素發揮最適當的效益。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