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庫賈氏症事件處理與經過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庫賈氏症事件處理與經過
投稿標題(英): Management of codumented case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投稿摘要: 一、 前言: 散發型庫賈氏病1920年代初期首度被報告,世界各國年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口0.5-1名病例,臺灣地區為每百萬人口約0.5-1名病例。 某區域醫院腦神經內科病房某病人就醫主訴智能衰退快速進展、無法表達等臨床表徵,專科高度懷疑罹患庫賈氏症,考慮臨床醫護無防護曝觸以及可能傳播的風險,感染管制展開調查。 二、處理經過: (一) 治療需要於7月29日 MRA of Brain D.D.:sequle of seizure or infectious process such as herpes encephalitis。 (二) 8月10日腦波檢查報告表述Suspect CJD should be considered。 (三)感管接獲現場通知,展開調查: 1.病人通報後前10年就醫醫療史(包括:侵入性檢查與處置、手術及跨體系就醫處置)。 2.聯絡主管將使用過器械封存,Ba-cord反查曾使用者並進行接觸者照冊。 (四)8月13日召開臨時會議會議針對上述調查提出討論,經專家研判及理學檢查決議如下: 1. 感管課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並註記@庫,將病人檢體(CSF及CBC)後送至CDC昆陽實驗室,進行檢驗。 2. 因接觸屬於低感染力組織(皮膚組織切片)、且為器械可重複滅菌使用,依指引不需追蹤同批器械使用者。 3. 另自通報日起,指標個案採棄式醫療物品,不可重覆使用。如果並非即棄式物品受感染物污染時,經有效處理後請給該患者專用。 (四) 後續已無急性表徵需治療,經醫師同意下出院並由居家護理師定期訪視 及門診追蹤治療。 (五) 9月24日傳染病通報系統腦脊髓液檢驗結果經西方墨點檢驗方式protein 14-3-3 檢驗陽性,且9月28日專家審查會議研判為散發型即可能病例。 三、結論: (一) 新型庫賈氏病之組織感染力分級與傳統型庫賈氏病略有差異且傳播風險較高,因醫療過程疏失而導致感染的案例,潛伏期可達15個月至30年之久。 (二) 目前尚無實證提出與庫賈氏病個案或風險個案在正常社交或常規臨床接觸會對醫護人員、親屬或其他人造成傳播風險。 (三) 此案為本院首例檢驗報告陽性確定病例,為維護醫護團隊與就醫病人安全 ,將召開教育訓練使醫護人員應適當了解風險的性質和相關的安全程序,以助於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 (四通報至確診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為防範此類個案就醫,急診及高風險單位電腦已優先建制『庫賈氏病勾稽查詢系統』,宣導同仁執行任一病人侵入性處置前查詢是否為列管個案。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