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台灣南部某區域醫院於COVID-19疫情期間進行海外個案之骨科手術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防護措施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台灣南部某區域醫院於COVID-19疫情期間進行海外個案之骨科手術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of an overseas patient who underwent orthopedic surgery in a regional hospital in southern Taiwan during COVID-19 pandemics.
投稿摘要: 前言 台灣自110年3月1日起考量國內疫情穩定,且醫療量能尚有餘裕,除健檢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透過在臺醫療機構檢具相關資料向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協助海外人士來台接受必要的醫療。 本院於110年11月中協助一名診斷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合併髖關節變形之中國籍病患申請來台接受手術治療。透過院內跨科部與感染管制室之合作,為病患執行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方法 1.本院於110年11月19日完成病患之入境防疫計畫、醫療計畫書,向衛福部提出申請,衛福部於11月25日函文回覆同意所請。該病患將於12月22日自高雄入境。 2.入境防疫計畫: A.機場至醫院: 本院派救護車載個案直入專責負壓病房進行14天居家檢疫,入院當日於負壓病房進行第一次SARS-CoV-2核酸檢測。 B.住院至手術前: 居家檢疫期間依照國內防疫規定執行快篩及核酸檢測。若病患有醫療需求需醫護同仁進入房間,人員防護裝備規格比照疑似個案。 C.手術當日:病人於居家檢疫期滿且核酸採檢陰性滿48小時後,進行手術。照防疫動線,直入開刀房。本院開刀房非負壓手術房,因此安排於當日最後一台刀,空調則加強走道進氣量、調弱房內空調,以發煙管測試氣流。事前盤點開刀備物,減少進出次數。人員著N95、拋棄式無菌手術衣、手套、面罩進行開刀。麻醉科插管及拔管時使用壓克力防護罩。術後,人員於刀房內脫除防護裝備至剩下N95,至護理站進行手部衛生、脫除N95再換上外科口罩。病人術後至恢復室之區隔空間,放射科人員著裝以portable拍攝髖關節X光追蹤術後狀況。 D.術後至出院: 病人此時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故術後轉至專責病房區之一般單人病房,醫護人員著標準防護裝備照護病人至出院,病人出院當日即離境。 E.環境清潔消毒: 病人住過之負壓病房、手術室及一般單人病房皆先紫消20分 鐘,由清潔人員著單層防護裝備以1000ppm漂白水進行清消。 3.工作人員健康監測至病人出院後兩週,期間若有症狀,即進行核酸檢驗。 4.本院事前進行桌上演練,使各部門了解該病人之所有流程。 討論 手術時間延後至病人隔離結束之後,但本院仍以較高防護裝備規格應對。實際執行之困難點在於如何透過感管訓練及事前溝通降低工作人員之焦慮。 結論 面對COVID-19風險對象之醫療處置需要院內跨團隊合作。人員紮實的PPE穿脫訓練、手部衛生、疫苗施打及對COVID-19疾病之認識,是在面對此類病人時仍能有穩定表現的基本功。感管團隊制定標準化流程、進行教育訓練、事前充分與各團隊討論,方能發揮最大效益,提供病人優質且安全的醫療。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