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提升COVID-19疫情期間隔離防護裝備認知之經驗分享

防護措施

壁報

提升COVID-19疫情期間隔離防護裝備認知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enhancing awareness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前言
面對長達2年全球性的COVID-19疫情,社區疫情起起落落,醫院成為照護確診及疑似個案之重要場所,為了醫療工作環境及病人安全、避免群突發感染,隔離防護裝備已成為照護病人之必備技能之一。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過程應有標準步驟,避免人員穿戴裝備不確實而暴露於汙染環境中,或是卸除裝備時汙染自身工作服及工作環境。為確保工作人員可進行正確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步驟,製作相關教材,並制定相關政策,以保障工作人員及病人健康與安全。
方法
疫情之前,針對高風險單位,張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步驟」海報於著裝區及卸除區,以照片圖示步驟,加上文字說明重點,且每年需進行一次隔離防護裝備穿脫實務演練,活動紀錄需繳回感染管制中心備查。109年4月,將穿戴及卸除步驟拍攝成教學影片,透過影像教學,強化人員對PPE穿脫步驟的技能。另為強化及確保工作人員認知及技能,110年1月舉辦臨床單位隔離防護裝備種子教育訓練,課後由種子教師以PPE穿脫查核表進行單位全員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回覆示教,並提供成果,同步將高風險單位PPE穿脫頻次增加為一年兩次。110年度因應大規模社區感染,擴大設置專責病房,將病房區分為紅區-專責病房及單人病室、黃區-緩衝區、綠區-排除COVID-19之病人。配合病房分區,依據疾病管制署規範及照護病人風險程度不同,分別制定分區之甲級、乙級、丙級、丁級隔離防護裝備,重新拍攝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流程海報,以利醫療團隊遵循。避免漫長的疫情使人員鬆懈,於110年9月以螢光劑進行高風險單位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檢測,利用螢光劑塗抹於穿戴完整隔離防護裝備上,模擬病毒可能汙染PPE的位置,待人員卸除後,以紫外線燈檢測是否汙染工作服或環境。
討論
110年1月PPE種子人員教育訓練共62人參與,前測平均89.5分,後測平均100分,回覆示教完成率100%,9月新增螢光劑檢測PPE卸除完整性,共抽測5單位,合計18人,合格率達100%。
結論
在COVID-19疫情期間,正確使用隔離防護裝備可以說是對抗病毒擴散最基本的利器,透過製作海報及影片等教材,隨時提醒人員注意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的細節,利用明確易懂的教材,加上種子人員定期稽核與感染管制隨機抽測,強化人員的認知與技能,明確的分艙分流政策搭配各收住區制定之甲級、乙級、丙級、丁級隔離防護裝備,使工作人員不易混淆,一目了然。落實隔離防護裝備穿戴及卸除,避免發生院內感染,以保障工作人員及病人健康與安全。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