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因應COVID-19規劃專責加護病房經驗分享

防護措施

壁報

因應COVID-19規劃專責加護病房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planning and quarantin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response to COVID-19

前言
COVID-19疫情嚴峻,台灣於2021年5月進入三級警戒,急重症個案暴增,全國醫院也配合政策整備專責加護病床,南部某醫學中心為重度急救責任之隔離醫院,因應此波COVID-19疫情,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及燒傷中心整備為專責加護病房,用以收治疑似或確診重症個案。
方法
1.環境設置:徵收心臟內科加護病房(17床)及燒傷中心(5床)共22床,各床為獨立病室,增設抽風設備,調整護理站與病室氣流。
2.動線管制:包含病人、工作人員、防疫物資及廢棄物進出動線。
3.感管教育:訂定專責ICU工作常規,輔以圖片標示,供人員遵循;所有工作人員,皆需接受完整COVID-19教育包含PPE穿脫訓練考核、N95口罩密合度測試及動線管制等方可進行相關業務。
4.人力安排:安排專責重症團隊進駐,並依據照護確診/疑似個案天數,給予人員防疫假。
5.設備調度:建立呼吸器、血液透析機、移動式X光機、葉克膜及氧氣等與其他非專責ICU、體系醫院、合作廠商等租借調度機制,以供重症病人使用。
結果
1.2021年5月16起燒傷中心及心臟內科加護病房清空,並於8天內,整備出22床專責ICU,將病人區及護理站以防疫實體隔板進行區隔,醫護人員工作之護理站設為正壓,病人病室設置抽風設備(微負壓),經空調進氣、排氣之流向與流量檢測,每小時換氣量為12~22次,確保重症醫療團隊安全照護環境。
2.規劃病人、工作人員、防疫物資及廢棄物進出動線,經感管師與重症團隊實地走動確認可行,且無動線交叉感染疑慮後,以紅(病人)、黃(廢棄物)、綠(工作人員)區分,輔以出入口門禁及該樓層電梯管制,以避免其他人員誤入專責區域。
3.專責人力部分每10床配置3名住院醫師、1名主治醫師;護理師:每1名護理師照顧1~2床、視病人使用呼吸器數調整呼吸治療照護人力比及班別、三班各固定一名清潔人員(上述人力依病人嚴重度進行調整),團隊照護到疑似/確診個案,於照護結束後依據照護天數提供人員3~14天防疫假。
4.照護團隊除完成感管制教育訓練外,皆完成2劑COVID-19疫苗,並搭配每週新冠PCR採檢,醫院也額外提供人員防疫保險,提供全方位保障,疫情至今,本院無任何工作人員染疫。
結論
台灣雖然自2021年7月27日起,全國警戒已調降至第二級,逐步調整管制措施,但南非Omicron病毒株,在短時間已擴散多國,各國紛紛祭出恐慌性邊境管制措施,面對堪稱大魔王等級的變異株,唯有時時刻刻警惕,自我整備,隨時備戰,並提高醫療量能,以應付世紀疫病的考驗。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