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整合多對策以改善住院病患及照顧者之手部衛生,以兒童腸病毒為例

防護措施

壁報

整合多對策以改善住院病患及照顧者之手部衛生,以兒童腸病毒為例

Integrating multipl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and hygien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taking pediatric enterovirus as an example

前言: 腸病毒為台灣季節性傳染病,具高致死率、高發生率及傳播速度快等高程度危害風險。腸病毒主要為接觸傳播途徑,一般的乾洗手液無法消滅它,故有造成院內交互感染的風險。預防疾病傳播,手部衛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防護行為,也是阻斷病菌及預防傳染疾病交互感染與擴散的重要控制策略。本團隊將介入多元預防感染策略,以期達到腸病毒住院病童及家屬手部衛生執行的目標,提升腸病毒病童及家屬的照護品質。

方法: 為了解腸病毒病童家屬對手部衛生的執行情形,針對37位腸病毒住院病童家屬,每人進行3次觀察,共觀察111人次,結果手部衛生執行正確率僅65.2%,其中「正確於洗手時機執行洗手」僅34.8%。分析原因:忘記洗手、以為不需要濕洗手、洗手不正確、病室濕洗手設備不足等。由於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方法,故將洗手技術正確性列為改善重點。介入措施:1.設計互動式衛教小工具:「內外夾弓大立腕圖卡」,提升病童及家屬對腸病毒認知與洗手觀念;2.創新「角落學習法-洗手體驗箱」,學習正確洗手;3.設計「打敗腸病毒、醫起洗手GO」繪本,讓病童加深對如何預防腸病毒的印象;4.錄製腸病毒衛教影片-「打敗腸病毒、你行不行」上傳Youtube,方便家屬或病童能隨時觀賞;5.張貼獨創「洗手標語」海報:「5你 5我,洗手一起來」、「腸病毒“獨”洗手,健康常相守」,以增強家屬對洗手的遵從;6.增購洗手乳設備於病室浴廁,以增強病童及家屬執行濕洗手行為。
結果:經對策實施後,統計2019/9/1至9/30,腸病毒住院病童共56人,實際稽核112位腸病毒病童及家屬,洗手正確率提升至95%。於2019/10/1至8/31持續監控170位腸病毒住院病童家屬洗手正確率為97.5%。附加效益:腸病毒病童返家後與其他幼童的交互感染發生率為0%,出院後72小時返院率0%。透過團隊運作,使護理效能提高,進而提升腸病毒病童家屬對醫療服務滿意度平均達94%,鞏固院方重視顧客、堅持品質的形象。

討論: 腸病毒預防與治療,家屬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若對手部衛生執行不確實,當病童返家照護時,也易造成家中其它孩童的感染。本團隊經介入對策,增進參與感及自主性,提升手部衛生執行正確率,也加強病童及家屬對腸病毒預防觀念。

結論:醫療機構配合推動手部衛生,可避免交互感染的發生,以維護病童、家屬及工作人員被感染風險。本機構將秉持『洗手零容忍』理念,帶領醫療團隊持續推廣手部衛生及預防腸病毒宣導衛教活動,提供未來公共衛生對腸病毒防治之參考。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