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利用「視覺化的提醒」提升醫療新進人員洗手順從性

防護措施

壁報

利用「視覺化的提醒」提升醫療新進人員洗手順從性

Use "visual reminders" to increase the compliance of new medical personnel for hand washing

前言:
手部衛生是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持續宣導之主題,也是各醫療機構努力推行之目標。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明確指出洗手是預防院內感染最簡單與重要的方法。藉由洗手不但可以降低感染並且提升病人安全。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人心惶惶,為防範疫情傳播,注重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成為對抗COVID-19重要的防疫措施。
方法:
從2021年1月到10月開始,針對院內每個月報到的新進醫療人員,安排感染管制教育訓練,課程中加入了手部衛生的實作訓練。先說明內、外、夾、弓、大、立、完七步驟洗手要訣;接著利用螢光機來檢測人員的手有無清洗乾淨。先利用螢光乳液讓新進人員塗抹在雙手,將雙手放入螢光機底下看塗抹螢光乳液後雙手所呈現的螢光反應;再請人員按照平常洗手的方式清洗;清洗後擦乾再到螢光機底下檢測雙手是否有呈現出螢光的反應。
討論:
長久以來大家都覺得自己按照七步驟洗手,雙手一定都洗得很乾淨;監測這10個月利用螢光「視覺化的提醒」發現,新進人員在第一次洗完後有一半以上人員仍有許多地方還有螢光反應,大家都反應很不可思議;因為已經知道要檢測,所以都比平常洗得更標準了,怎麼還是有螢光反應沒洗乾淨。代表大家在洗手的時候仍未正確按照洗手步驟去洗。
結論:
監測這10個月利用螢光「視覺化的提醒」下;共有477位新進人員接受檢測;含醫師、護理師、實習護生與醫學生。檢測有螢光反應共有52 %(250人),醫師職類比較差,分別是在手腕(20%)、指縫(16%)、大拇指腹(15%)、指關節背(15%)、指關節腹(14%)、小指腹(10%)、手臂(10%)有螢光反應。藉由跟人員說明每個螢光所呈現的位置去對應七步驟的哪個步驟沒洗乾淨;例如螢光在指縫中發現,對應是「夾」的動作未確實清洗,說明後請人員再進行第二次手部衛生清洗,洗手的正確率可由52%上升到100%;說明利用「視覺化的提醒」工作人員洗手是可以增加正確性的。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