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收治COVID-19環境終期清潔消毒採檢之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收治COVID-19環境終期清潔消毒採檢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terminal disinfection and inspection of COVID-19 environment

前言
2020年起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VID-19)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掀起大流行,已造成全球百萬人死亡。面對這樣的新興傳染病,醫療院所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作為外,更要提供醫療工作同仁及病人一個安全無疑慮的環境,所以在環境清潔及清潔後的確效於此次疫情佔有及其重要的一環。
方法
本院為南部COVID-19應變醫院及重症專責醫院,於2021年1月起至2021年10月31日止,總共開立12間一般負壓專責病房,陸續收治陽性住院個案27位,共有31位護理師、3位專責感染科醫師輪替及固定在專責病房的環保人員及代班人員,並依據CDC建議制訂COVID-19環境清潔標準化作業流程,並給予專責病房相關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及實地觀察稽核。
病人於出院後進行30分鐘紫外線燈消毒,再由1~2位護理師及環保人員著防護裝備進入病室,並使用5000ppm漂白水或克立寧抗菌濕巾,依院內制定的環境清潔標準作業流程進行終期消毒,執行消毒作業同時感染管制護理師會以監視系統畫面確認清消過程,消毒完畢後由感染管制護理師進行隨機環境採檢。
討論
2021年1月起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本院共收治27位陽性確診個案,出院後進行隨機抽樣採檢,包含了病房內的生理監視器、氧療設備、病床、床旁桌、電話、廁所門把、馬桶沖水按壓處、扶手等,前室內的把手、護理工作車滑鼠及鍵盤、血壓機、顳溫槍等,總計採檢55點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結論
據文獻指出COVID-19病毒會存活在環境上,例如玻璃、不鏽鋼及塑膠等材質,存活時間會依據該病毒停留的環境、溫度及病毒多寡從2小時到9天不等,只要落實環境清潔、手部衛生,就可以降低病毒在機構內傳播之風險,避免群聚事件的發生。本院為COVID-19應變醫院及重症專責醫院,並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收治有住院需求之疑似個案或確診個案,目前對COVID-19無有效療法,唯一有效且實際做法,就是落實環境清潔和手部衛生,定時監測並將結果回饋給工作人員,以達到COVID-19疫情期間預防交互感染及降低群聚事件的風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