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COVID-19疫情期間感染管制作為改善某地區醫院急性神科病房呼吸道群聚事件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防護措施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COVID-19疫情期間感染管制作為改善某地區醫院急性神科病房呼吸道群聚事件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xperience sharing to improve respiratory tract gathering in acute ward ward in a certain hospital.
投稿摘要: 背景 花蓮某地區醫院為東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急性精神科病房多收治來自人口密集機構個案,屬於長期安置個案,因病情不穩轉至急性病房治療,患者因認知功能不佳,自我照顧功能隨年齡增加及病況穩定度影響,多需要旁人提醒及督促,且常有共食情形,故精神科病房呼吸道及腸胃道群聚事件發生佔多數。107年呼吸道群聚事件共發生6件,其中流感群聚事件1件,其餘為一般呼吸道群聚事件,多次感管措施介入及檢視病房流程,成效不彰,於107年8月份群聚事件發生後,感管師與精神科主任討論呼吸道事件發生之可能原因,訂定相關措施後持續實施至今。因應COVID-19疫情,醫院配合中樣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及制定相關政策,109及110年至11月止無呼吸道群聚事件發生。 方法 一、新入住病人隔離觀察7天是否有,若無任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後再與其他病人接觸,避免社區帶進感染原造成院內感染。 二、管制訪客在會談區域進行探訪,降低住院病人與訪客接觸的機會,降低由社區帶進感染原;嚴格落實訪客的TOCC詢問,觀察訪客是否有呼吸道症狀,有呼吸道症狀者雙方戴口罩會客,或暫停會客;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政策暫停會客期間,自2021.6.1起以預約方式採視訊進行會客。 四、2021.2.24配合醫院整體清空收至確診個案,身心科病房經區指揮管指示起病房維持只出不入,工作人員確實分艙分流,減少跨病房支援;上下班監測體溫紙本登陸,發燒者居家自我隔離勿上班,至未服藥退燒後24小時才能返回工作岡位,工作人員有發燒及嚴重症狀仍繼續上班時易造成疫情擴大或傳播;疫情期間同仁有跨縣市移動者,於體溫單上註記由單位主管管理,並自主健康監測,有疑似症狀立即通報。 五、疫情期間住院病人及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全日配戴口罩,加強洗手及環境清消。 結果 自107年8月改善方案實施後,持續實施相關措施並監測至108年1次呼吸道群聚事件,109年因COVID-19疫情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管制措施,至110年11月止未有群聚事件發生。 結論 身心醫學科屬性特殊,在自我照顧功能及個人衛生習慣較不佳,住院期間團體生活易造成群聚事件發生。本院為東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2021年5月21日區指揮管指示,本院醫療營運降載、住院個案只出不入、啟動病房清空計畫收治確診個案,因縣內精神科病床滿載院內病人無法轉出,醫院管制清空期間精神科病房個案為20人,病人活動空間變大,由此除行政流程面介入感管措施介入外,增加活動空間維持社交距離及配戴口罩習慣,均可有效減少群聚事件發生。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