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南部某應變醫院以單株抗體治療COVID-19確診病人之經驗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南部某應變醫院以單株抗體治療COVID-19確診病人之經驗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eatment for COVID-19 confirmed patients in a pandemic-preparedness designated hospital in Southern Taiwan
投稿摘要: 前言 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在2020年1月7日經相關病毒分型檢測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於1月10日完成病原核酸檢測;1月12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將此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月11日國際病毒學分類學會將2019-nCoV正式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WHO同時將此病毒引起之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台灣依據疾病管制署COVID-19診治指引之單株抗體使用建議,採用複合單株抗體給予治療,以現有醫療資源做最妥適應用並降低確診病人死亡率。 方法 南部某應變醫院於2021年6月29日至9月20日間,收治11名COVID-19確診病人,依據疾病管制署COVID-19診治指引之SARS-CoV-2單株抗體使用建議,該院在未使用氧氣之成年病人以COVID-19 PCR檢測陽性或症狀發生2日內,給予複合單株抗體治療。第1組病人採用Casirivimab + imdevimab,第2組病人採用Bamlanivimab + etesevimab之單株抗體藥物組合。我們分析2組的病人資料,包含:年齡、性別、BMI、使用單株抗體適應症、開始使用時距離發病或確診的天數,使用後SARS-CoV-2 PCR assays的Ct值變化速率、藥物副作用,使用後病人是否需要轉出至醫學中心等變項。 結果 第1組單株抗體組中,共有2位病人接受C+I(平均年齡71.0歲);第2組單株抗體中,共有9位病人接受B+E(平均年齡40.8歲)。進一步分析發現,無論BMI、開始使用時距離發病或確診的天數、使用後SARS-CoV-2 PCR assays的Ct值變化速率、病人的治療預後等,兩組病人皆無顯著差異。 討論 以該院治療經驗分析:因複合單株抗體藥物皆不含防腐劑,其Casirivimab + imdevimab為1個包裝可供2人次治療使用,藥物稀釋後需立即給藥,運用於社區感染事件同時收治住院的2位確診者;另Bamlanivimab + etesevimab為1個包裝可供1人次治療劑量使用,運用於特殊交友圈群聚及外籍船員職場群聚感染事件中,陸續收治住院的9位確診者。 結論 在該院治療經驗發現,2組複合單株抗體藥物除了運用在治療病人的年齡有差異 (p<0.05) 外,僅1位病人因本身有慢性腎衰竭須轉院處置,另10位皆無明顯藥物副作用,且其治療後COVID-19 PCR assays之Ct值皆呈現上升趨勢(含3位病人轉為陰性),顯示2組藥物對於確診病人皆具有療效。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