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打造最佳捕手~建構庫賈氏病(CJD)傳染病通報資訊管理平台

其他

口頭

打造最佳捕手~建構庫賈氏病(CJD)傳染病通報資訊管理平台

Building the best catcher – A CJD notific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前言:
庫賈氏病(CJD)全球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是一種相當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臨床上常出現快速失智症狀或認知功能衰退,不易與其他型失智症區分,須仰賴有經驗的神經專科醫師,詳細評估病人的臨床症狀和腦脊髓液檢驗結果,配合腦電圖(EEG)、腦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等,做整體性的綜合研判,且須排除可導致此情況的其他疾病。考量在發病初期要診斷病人疑似CJD尚屬不易,又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提供治療,亦無疫苗可預防,而一般的消毒滅菌方式也無法去除CJD的變性蛋白的感染力,因此某醫學中心建構CJD傳染病通報資訊管理平台,當病人有疑似病徵時主動提示追蹤,以利後續啟動因應機制,確保病人安全。
方法:
依疾管署公告庫賈氏病病例通報定義及侵入性處置原則,規劃因應機制如下:
一、建置疑似CJD病徵通知及因應作業:
1. 當MRI、EEG與病理組織切片判讀結果為疑似CJD時,即由資訊系統以MAIL或簡訊通知醫師及感染管制系統,以利提示醫師於診療面可與神經內科醫療團隊討論。
2.當感管師接獲MRI、EEG、解剖病理報告為疑似CJD訊息後,即主動追蹤主治醫師評估診斷及通報。
3. 當主治醫師與檢驗/檢查報告醫師看法不同時,感管師即將案件列管,啟動院內CJD專家會議,成員包括感管委員會主(副)席、個案主治醫師、神經內科醫師、影像診療部(科)醫師、解剖病理科醫師,感管師。必要時得邀請院內於疾管署擔任CJD之專家委員與會。
二、CJD列管個案侵入性處置因應作業:
經於疾管署「庫賈氏病勾稽查詢系統」執行查詢屬管制名單個案,如需執行侵入性檢查或手術處置,則召開醫療團隊會議,成員包括感管委員會副主席、個案主治醫師、神經內科醫師、手術室團隊(護理部、麻醉科、解剖病理科)及感管師等,先與主治醫師確認處置是否接觸高/中感染力組織、是否有相關替代方案等,進而採取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
結果:
於2018年4月建構CJD傳染病通報資訊管理平台迄今,共有八例Brain MRI判讀結果疑似CJD病徵,由主治醫師整體評估後通報疑似庫賈氏病,業經疾管署審查結果為:四例散發型極可能病例、三例排除、一例審查中。另運用「庫賈氏病勾稽查詢系統」有兩位預計安排手術病人屬管制名單個案,經召開醫療團隊會議討論,並依疾管署公告CJD工作手冊辦理相關作業。
結論:
藉由建構CJD傳染病通報資訊管理平台,期以將疑似個案儘早評估通報,並就醫療處置接觸組織感染力進行風險評估,採取必要之感管措施,以降低經醫療行為造成醫源性傳播機會,發揮最佳捕手之最大效益。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