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COVID-19社區疫情期間一教學醫院之篩檢策略及執行經驗

其他

口頭

COVID-19社區疫情期間一教學醫院之篩檢策略及執行經驗

SARS CoV-2 Testing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in A Teaching Hospital During the Spread of COVID-19 in the Community

前言
2021年5月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此文為一台北區2727床擔負多元醫療和防疫責任的教學醫院,說明如何以多樣工具針對多種情境快速調整COVID-19的篩檢策略,從先期規劃、果斷決策和迅速動員的執行經驗,以達院區保淨及兼顧醫療運作之目的。

方法
1.規劃與決策:自110年5月至11月期間,持續分析院內外疫情和轉譯國家政策,機動調整篩檢方案、人力/物力配套和整備各式篩檢工具量能,再經院內指揮中心決策。
2.文件及資訊系統輔助:行動計畫及操作流程之文件以臨床人員視角編排,整併及表格結構化各人員類別、情境之篩檢項目、頻率和操作說明。以資訊系統輔助開立適當醫囑,透過不同「診療行為」設定和實體診間或虛擬門診,以執行公費/自費/專款之同一檢驗醫令,讓後端帳務處理亦正確有效率。
3.訊息精準傳遞,立即執行:文件除依行政程序公告,亦透過科部層級Line群組和院內防疫專網,同步傳達更新訊息。訂有陽性報告通知模式,確診個案之處理不延遲或漏接。
4.受檢人管理:透過資訊科技輔助,包括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統、陪探病預約管理系統、病房與個別家屬群line群組、簡訊等,管理病人/陪病人/特殊探病人/工作人員等的篩檢紀錄。

結果
COVID-19篩檢策略,依序包括:
1. 持續落實國家政策,包括通報採檢、社區擴大採檢、及防疫品質指標;
2. 資訊協助篩選來自高危險地區居住或醫院就醫史之病人以積極篩檢;
3. 全面篩檢院區內有COVID-19相關症狀的病人/陪病人;
4. 全院工作人員48小時內完成普篩;
5. 動態調整無症狀者之篩檢項目及頻率,包括門診檢查區病人、跨院區之醫療人員、外包人員、學生等非常駐人員。

期間建立1篇全院COVID-19篩檢策略文件,以涵蓋病人、陪病人/探病人共16種情境和工作人員13種情境,共更新21版次。亦建立2篇抗原快篩或RT-PCR檢測偽陽性的處理,涵蓋各類受檢人所處地點(於醫院篩檢站、本院住院單位、或已返家)之因應。另分析偽陽性的樣態以進行系統性改善。

篩檢最高峰由5個篩檢站、急診和各病房單獨空間同時執行篩檢業務。總計執行167,677筆篩檢醫令,包含篩檢出400名SARS-CoV-2 核酸檢測陽性個案,和另373筆COVID-19抗原快篩陽性/核酸檢測陰性之個案處置。

結論
疫情社區化的快速因應,有賴先期規畫整備和善用資源,進行院區疫病風險控管,由院長室和科部主管帶領全體人員的合作分工,保有調整彈性和持續韌性,打造防疫續航力。疫情趨緩後,降階保留篩檢選擇和人力/物力考量,也是值得思考的議題,以平衡醫療運作及院區保淨。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