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疫情肆虐下急診規畫與實務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疫情肆虐下急診規畫與實務分享

Enhanc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t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COVID

前言
本院為新北市醫學中心,疫情期間擔任急重症專責醫院,急診為醫院首要窗口,自2021年5月起國內爆發社區感染,9月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持續優化急診相關動線,強化醫院感控,減少群聚感染。

方法
以HICS緊急組織架構啟動「新冠病毒應變小組」,全院動員下針對急診進行相關規劃:
1.人員分流:成立戶外檢傷/看診/採檢區、落實TOCC、藉由資訊系統進行陪探實名制、急診內部進行人數控管。
2.全員採檢:病人/陪病者一律執行核酸檢測,員工每週唾液池化核酸檢測;10月份疫情趨緩改為病人/陪病者執行抗原快篩/核酸檢測,陰性即可入急診內部。
3.區分管制:以硬體設備進行分區管制,各科訂有相關流程。

討論
1. 急診規劃:
(1)1月28日啟動急診戶外檢傷、X光、篩檢區,封閉C區為疑似個案暫留處置區。
(2)5月13日成立戶外檢驗科、放射科、藥局、批價。
(3)5月14日啟用戶外第3.4.5.6帳篷供外科、兒科看診
(4)5月19日架設戶外第7、8座帳篷為高風險區。
(5)5月27日劃規急診M區觀察室收置確診病人;5月29日啟用急診觀察室共14床,外科留觀區遷至內科診療C區。
(6)5月31日戶外組合屋動工;6月2日組合屋完成內裝。
(7)6月22日M區觀察室成立負壓艙。
(8)10月中旬因應疫情降溫,回歸室內急診看診,保留戶外檢傷、篩檢。
2. 員工/人員管理:
(1)使用line社交軟體回報健康監測,以QR code進行刷卡上班、全區人員配戴N95以上等級口罩/面罩/隔離衣、分倉分流。
(2)5月4日急診全區管制,急診病人及病家才可由急診大門進出,各出入口採用刷條碼進出。
(2)3月22日同仁進行疫苗施打;5月27日急診完成第一劑AZ疫苗施打率96.1%。
(3)病人及陪病者全面執行抗原快篩/核酸檢測,採戶外動線至專責病房;重症照護則依轉送動線及專梯至專責加護病房。

結論
疫情大爆發至今,急診經手共有44,427位病人,當中435位陽性,2位到院前死亡。5月17日發生院感事件,調查起因為萬華社區感染引發,追朔該病人於急診M區觀察約2天,急診相關病人及陪病者共30人,16人篩檢1人陽性,相關醫護共30人,皆有防護;該區環境採檢16處,全數陰性,無其他感染事件。急診為疫情首要窗口,首當其衝面臨的是大量的醫療照護需求,面對傳染病最有效的保護措施除了注射疫苗為首重,適當的人員分流、防護、教育訓練及部門溝通頗為重要,本院為因應後續疫情再次擴大,將持續規劃擴充急診戶外留觀區、篩檢區及成立戶外急救區,以善盡社會責任。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