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地區醫院導入新冠肺炎檢測方法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地區醫院導入新冠肺炎檢測方法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n implementation of COVID-19 PCR Test Applicaion in a District Hospital
投稿摘要: 主題:某地區醫院導入新冠肺炎檢測方法之經驗分享 第一作者:徐杏枝 第二作者:張舒玲 第三作者:李煜雯 前言 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後,截至11月底全球確診病例已突16,596例,台灣至2020年1月21日第一例至現在共有4,456,652例通報病例,現行檢測方式病毒培養、病毒核酸檢測、病毒抗原檢測、病毒抗體檢測等方式,在疫情社區大爆發前,院內檢測方式只有病毒抗原檢測與病毒抗體檢測2種檢驗方式其餘以外送方式檢驗,其檢驗量能無法於社區大爆發期即時進行疫情監測回饋。 問題分析、改善計畫或方法 因病毒核酸檢測(PCR)檢驗件數於5月前每月不到50件,故原先本院以外送至體系醫院方式進行檢驗,因於5月起社區有大流行趨勢,其檢體量飆升至每月1500件,故外送方式之檢驗量能已無法負荷龐大的檢驗需求量,為提升檢驗端核發報告時效性,以利即時進行防疫作業,故陳請院方並立即擬定計畫進行檢驗量能提升計畫專案。 1. 由檢驗科組長提出專案進行討論。 2. 擬定緊急採購流程,尋找合宜廠商洽談購入方案。 3. 跨部門合作並與醫工專員討論,探勘合適安裝置放檢驗機台地點。 4. 內部執行人員教育訓練及操作檢核作業。 5. 檢驗品質監測及品管作業改善回饋。 6. 完成檢驗機構能力試驗及該項目檢驗認可機構。 結果 於6月18日即完成檢驗量能提升專案,通過檢驗認可機構,迄今共檢驗約10,000件,歷經檢驗方式以外送檢體等待上機時間及檢驗結果以進行報告核發,至因社區疫情爆發導致檢驗需求量暴增,未達檢驗準確性與時效性,進行院內檢測設備優化,於順利導入病毒核酸檢測(PCR)專屬檢測方式及完成檢驗機構能力認可後,不僅減少報告等待時間並可增加院內檢驗量,對於疫情期防疫作業實有助益。 結論與討論 目前防疫措施檢測仍以病毒核酸檢測(PCR)作為確診檢測工具,來防止社區傳播發生,但缺點為檢驗費用較高,於疫情快速傳播期需進行減災措施,可先將風險族群分類,選擇快速分子診斷和快速抗原檢測方式,以減少檢驗量能負荷,並可進行隔離疑似病例。其IgM與IgG 抗體快速檢測,作為感染源的追溯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故其檢測方式於疫情期間扮演不同角色,用於不同需求時進行選擇,疫情期間檢驗量能為眾所矚目之焦點,期間醫檢同仁投入大量心力協助檢驗使臨床醫療端可依據報告進行後續措施,故保有檢驗量能實為防疫期間重要的課題之一。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