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長照機構腸胃道感染之介入改善經驗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長照機構腸胃道感染之介入改善經驗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to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投稿摘要: 前言 人口密集機構因住民失能狀況,常需仰賴照護介入,而照護人力的變動、相關教育訓練知能與操作程序是否落實等,都會影響後續照護的品質結果,某長照機構於109年11月底至12月初突發多位於置有鼻胃管區域有腹瀉、發燒或嘔吐等徵象,並於該兩個月區間收案4例腸胃道感染,以卡方檢定群突發期間與前六個月監測資料檢視,p值=0.004,有顯著差異,且第4例個案於住院後糞便檢出Salmonella group B。 方法 接獲通報疑似聚集感染,立即至現場檢視照護流程並與團隊討論,以個案數、發病時程與徵象,初判可能非傳染疾病,但針對聚集與觀察結果介入改善計畫,包括1.跨團隊(合約醫院醫師、營養師、輔導員(社工)、護理師和照服員)分別討論相關作業流程。2.指導人員灌食溫度與奶粉分裝方式,並增購溫度計與分裝盒。3.指導灌食用物清潔流程。4.增購烘乾機。5.每天檢視並追蹤住民健康狀態。6.與合約醫師(院)討論腸胃道篩檢方式,完成該樓層住民27位、照顧人員10位及環境檢體(配方奶與鹽巴)篩檢。7.持續性監測。 討論 經由觀察發現可能問題與介入改善計畫後,結果包括(1)認知有誤:以40度C的灌食溫度為泡製溫度,並為方便清洗,於各房室廁所放置清潔刷,且奶粉分裝與操作過程易染污,並有人力不足回饋,與環境採檢結果對應,配方奶於第一次檢出:Enterococcus faecalis、Candida lusitaniae,鹽水無檢出;送檢第二次配方奶檢出Gram positive bacillis(1000 CFU/mL)、Gram positive coccus(1000 CFU/mL)及鹽水檢出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15000 CFU/mL)顯示可能與泡製溫度不足、奶粉分裝方式及清流程有關,故經營養師指導泡製溫度為70-75度C並購入溫度計,提供量測泡奶與灌食溫度,指導並提供正確奶粉分裝方式與撤除各房室清潔刷,於灌食後先以清水簡單沖洗,避免奶垢積累,統一於返回後專用清洗台清洗。(2)烘乾不足:因灌食用物設備有限,原清潔後倒扣晾乾方式,常因灌食時間與灌水密集,而潮濕再使用,經增購烘乾機後改善。(3)人力不足:無法於時限內完成,故可能簡化各項操作流程,經評估需求後,增派1名灌奶班人力。 結論 此次異常聚集處理,雖非傳染性病原,且經由肛門拭子普篩住民與工作人員皆無異常檢出,但經由實務檢視與團隊合作,透過營養師、輔導員、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協助,以及行政聯繫與資源的即刻介入(添置用物、人力增派與院際採檢合作),發現實務照護面上的各種操作認知與設備問題,經教育訓練與設備更新後,明顯改善,該區域至今11個月,未再有腸胃道感染個案新增,顯示出持續監測與現場檢視和團隊合作之重要性。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