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醫療工作者罹患結核病之職業災害處理

防護措施

壁報

醫療工作者罹患結核病之職業災害處理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disasters for medical workers suffering from tuberculosis

前言
結核病為慢性傳染疾病,在臺灣無時無刻都會有病例發生,通常以男性長者發生率居高,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當醫療機構出現一例工作者確診結核病,其工作單位屬性為全院都需要輪值維修的工務組技師,當該員完成法傳通報程序後,感管人員及職醫中心後續需面對職場接觸者,是否因不瞭解疾病而造成自我恐慌;衛生單位之疫情調查及員工能否申請職業災害權益等繁瑣相關性事件處理。
方法:
2021年7月感染管制室,接獲胸腔科門診通報一例院內員工結核病,法傳通報後即刻啟動調查並介入相關防疫措施。回溯性進行資料分析,初步收集該員前6個月之值班表並彙整其各單位每件維修之平均修繕時間,依該員之健康狀況進行簡要式防疫調查;另該單位之職場接觸者是否有呼吸道相關症狀及近期是否有胸部X光攝影檢查報告,完成疫調並交由職醫後續追蹤接觸者X光攝影檢查。後續需經由胸腔科門診醫師評估與檢查,才能恢復上班及解除隔離。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討論:
依傳染病防治法規範,一旦被通報法定傳染病後,即刻知會單位主管,該員安排休息用藥治療,避免造成後續之傳播感染。如何協助該員認定此次事件為職業災害,探討該員工之責任分工以處理汙水系統居多,由職醫中心統籌規劃及工務組克服困難,協助採集相關下水道廢水檢體。後續追蹤於廢水檢體中未發現異常檢驗,亦無其它院內職場之曝觸史,雖未符合職業傷害之認定,但基於保護員工之健康安全,感管組、職醫中心及該單位主管,已竭盡所能排除感染源釐清其相關感染媒介因素。
結論:
維修單位人員平日於醫療環境工作中,即面臨無法預測之高風險感染源,一旦群聚更易引起機構中群體感染之爆發,亦是警訊的開始。由事件中發現員工雖每年皆定期接受體檢,但因體檢程序至後續追蹤異常及排檢,皆無法儘早安排就醫,結核病預防仍應著重於平日環境控制及個人呼吸道防護設備及是否落實執行之。藉此機會重新審視該單位防護配備是否足夠、人員是否每年接受防護裝備穿脫之教育訓練以備不時之需,故將此處理事件做為經驗分享。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