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縮短COVID-19風險民眾的接觸時間

其他

壁報

縮短COVID-19風險民眾的接觸時間

Reduced contact time for people at risk of COVID-19

前言:SARS-CoV-2感染者病毒的飛沫核(droplet nuclei)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數分鐘至數小時,透過吸入、直接或間接途徑傳播。感染者長時間待在室內空氣中的病毒濃度升高,即使只經過感染者的空間都可能被傳染。在疫情變化之下可能的感染者會出現在急診、門診、候診甚至住院。因此本院在預防COVID-19感染上做了一些改善措施如:著力於減少近距離接觸、減少暴露時間、通風、減少直接或間接接觸機會以下將進行分享。
方法:本院在疫情期間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防疫措施為準則,防疫措施如下:減少近距離接觸:採用物理性拉開間距方式、減少暴露時間及機會:採用資訊化縮短時間、運用防疫相關科技產品監測高風險的對象:如紅外線體溫偵測儀、電腦、額溫槍、耳溫槍等、增加檢驗結果的即時性及早發現風險病人;通風:利用戶外空間進行採檢;減少直接接觸:運用資訊方式與風險病人零直接接觸;減少間接接觸:運用清消方式減少環境遺留之間接接觸及減少暴露的機會:使用合格之醫療衛材來預防病毒之侵入:如N95口罩、防護衣、防水隔離衣、手套、酒精、漂白水、護目鏡等。
討論:造成直接或間接接觸及暴露風險病人的可能時機有:急診每天接觸風險病人平均每人超過180分鐘、門診病人停留及暴露時間大於60分及住院病人未排除風險待在病房時間大於100分鐘。目標設定為:縮短急診直接接觸病人的時間每人每天小於15分鐘;防護裝備正確率100%;能提早發現門診風險病人及縮短具風險的住院病人到病房停留小於15分鐘;進行以下改善:4/22與資訊主任商討掛號及基本資料數位化,由病人直接掃碼進入預約掛號並填寫資料,工作人員後台直接核對身分並製作檢驗條碼、運用內部稽核及外部稽核方式及實地演練、個人防護訓練及桌上演練、5月開始設置防疫動線及健保卡雲端查詢、每位住院及陪病者當日須入住一律先做抗原快篩而且由採檢者立刻進行檢測,縮短等待抗原快篩報告時間,出現陽性取消住院。
結論:經由以上的改善,縮短急診接觸病人時間小於15分鐘;住院及陪病者一律先做抗原快篩且由採檢者進行檢測,縮短抗原快篩報告時間,出現陽性取消住院,使陽性住院病人到病房停留小於15分鐘。5月中旬前來篩檢的以足跡重疊占多數,5月中旬後陽性暴增,篩檢的幾乎都是陽性,我們也慶幸及早設置掃碼功能,不僅減少了接觸的時間及頻率,在院長先知的帶領下,更是把掃碼功能延伸到:陽性即確診掃碼掛號、抗病毒藥物掃碼掛號、症狀用藥掃碼掛號等等的功能可說是發揮到淋漓盡致。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