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身心科急性病房「冠狀肺炎」院內感染之應變

群突發處理

壁報

身心科急性病房「冠狀肺炎」院內感染之應變

Outbreak of COVID-19 in the acute ward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前言
身心科急性病房照護型態與人口密集機構相似,因治療模式多為團體活動或長時間會談,故為一旦於出現冠狀肺炎(COVID-19)感染,將面臨眾多身心科病人的隔離、轉至專責病房區照護困境;此身心科病人2022年4月21日入住,入院時SARS-CoV-2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PCR)陰性,但在5月1日有咳嗽、發燒狀況,醫師執行抗原快篩及PCR測均呈現陽性Ct值17.43,確診冠狀肺炎,立即關閉該病室回風,進行該病室病人及陪病者篩檢,因極易引發院內感染,故介入調查進行相關感染管制措施。
方法
依2021 年 5 月 22 日疾管署「醫院因應院內發生 COVID-19 確定病例之應變處置建議」,將確診病人轉床至一人一室隔離,照單位平面圖進行危險區塊劃分,匡列4月29日至30日該區域病人、陪探病家屬及無適當防護與病人近距離接觸之員工,接觸者造冊、採檢、送驗,追蹤偵測可能發生感染之新個案。
(一)匡列:
(1)所有匡列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留在病室內,每2-3天進行篩檢,在檢驗結果確認前暫緩出院。
(2)陽性個案集中照護,同時投予抗病毒藥物,連續2次陰性個案,屬於自主健康管理,比照一般病人可出院。
(二)篩檢結果:
(1)9D前區:9位病人於5月1日及5月3日抗原快篩與PCR檢測檢驗均為陰性,予以出院。
(2)9D後區:13位病人5月1日、5月3日、及5月6日抗原快篩與PCR檢測檢驗陸續出現陽轉個案,全區列為居家隔離身分,停止辦理新住院或轉床,主治醫師與病人和家屬討論留院的風險,出院者須返家居家隔離。
(三)強化9D後區感染管制措施
(1)因身心科病人特性,將該區病房直接轉為專責單位,陽轉病人原地點隔離並追蹤PCR,減少病人情緒波動;導入雙主治醫師照護模式,由感染科醫師共同照護,討論病人治療、診斷及用藥。
(2)醫護人員分艙分流改為分段固定照護,避免交叉感染,提高防護為配戴N95/面罩/著隔離衣。
(3)快速整理病房工作空間動線,關閉公共活動空間、停止跨區職能治療活動,減少人與人的互動,並加強環境清消頻率。
結果
此事件共計7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包括6位病人與1位陪病者,接觸者總計匡列病人、家屬跟陪病者9位。7位確診個案平均10天後PCR CT值超過30方行解除隔離,最後1位陽轉病人於5月17日解除隔離,全面清潔消毒後重新收治病人。
結論
由於陪病者(外籍看護)可外出至市場購買餐點,因此有機會把病毒帶回到病房區域,後續病人在團體活動時,不慎造成傳播,疫情期間人跟人的接觸仍有相當大的風險,須減少社區暴露及跨病房交流。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