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南部某地區醫院改善急診室血瓶汙染率之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南部某地區醫院改善急診室血瓶汙染率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improving blood bottle contamination rate in emergency room in a hospital in southern region

前言
血液培養之培養結果可提供臨床醫師治療的依據,但如果分離菌株結果為染污菌種,將會影響醫師的治療的判斷。血液培養污染率定義為:檢體分離出下列任一皮膚常在菌包括,CoNS、Micrococcus species、Bacillus species、Viridans streptococci等菌株,則該檢體是為污染。所以本院實驗室將血液培養汙染率訂於小於3%為可接受範圍。但每個月細菌室統計血液培養汙染率平均為5.74-7.14%,尤其以急診為最高。自111年7月感管採用實地外部稽核方式,及急診人員腦力激盪討論出,發現有以下原因可能造成急診血瓶染污率上升,分別為: 1.本院收治多為長照機構長期臥床病人,本身皮膚來院時清潔度不佳,消毒不完全導致。2.消毒液停留皮膚表面時間太短。3.人員使用留置導管抽血。4.執行人員抽血前無確實執行手部衛生。5.人員血液注入血瓶方式錯誤。感管隨即與感染科、檢驗科及護理科組成跨團隊合作,共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方式。
方法
1. 針對長照病人入院,盡量避免鼠蹊部抽血,執行血液培養抽血部位,先以清水清潔後再結果消毒。
2. 皮膚使用2% chlorhexidine 消毒後,使用沙漏計時確實等候30秒才執行抽血技術
3. 禁止人員使用靜脈留置導管針抽血進行血液培養。
4. 加強外部稽核時,確實監測人員執行技術前進行手部衛生。
5. 邀請廠商對臨床人員在職教育,執行正確血液培養技術步驟解說,並進行課後測驗,平均成績為98.5分。
結果
自111年7月至111年11月,急診平均每月血瓶汙染率由5.84%降至2.78%。進步率為25.8%。
討論
從多方面的探討教育進行改善,就能有效降低血液培養污染率的發生,也能有效避免誤導醫師對病情的判斷,而導致抗生素的濫用,增加醫療費用的負擔。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