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地區醫院腎臟內科病房COVI-19群聚感染之處理經驗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地區醫院腎臟內科病房COVI-19群聚感染之處理經驗

Experi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VID-19 cluster infection in the nephrology ward of a hospital in a certain area

前言
根根據衛福部111.11月統計,全球covid-19致死率1.5%,全台死亡率0.16%而重症率0.19%,雖根據統計新冠肺炎近九成為輕症,但在許多的研究報告中,因罹患新冠肺炎住院的人出現急性腎損傷及導致更嚴重的疾病、透析甚至死亡案例增多。因此急性腎損傷似乎是新冠肺炎重症的指標,死亡率也相對比一般民眾來的高,因此對腎臟科病人,醫院必須更嚴謹的管理。本文以新北市某地區醫院腎臟科病房為例,同仁陸續出現確診且有病房接觸相關,經調查與改善照護方式、員工跟同病室接觸者(含陪病者)匡列加強監測篩檢以及分階段開放收治後得以控制。
方法
111年10月23日值班護長通知感控師,腎臟科病房22日起陸續出現陽案累計5位員工、2位病人、1位陪病者共8位COVID-19快篩採撿陽性,當日介入感控措施,確診者轉專責病房,接觸者陰性就地隔離,全面清消以及單位普篩員工、病人及陪病者進行第0、3、7天篩檢,10/24-26陸續有陽案通報,故10/26暫停收治觀察3天,並分2階段開放病房,第3天將匡列病人同一側分病室收治,清空對側病房收治新病人第7天採撿陰性恢復收治。
措施
10/24疫調,經查確診員工皆為白班同仁,21日晚間下班有一起吃飯,22陸續出現喉嚨痛快篩陽性,同時9A13看護自10/20已有喉嚨痛症狀,21日使用家用快篩陰性因症狀未緩至急診就醫未再採撿,23日因發燒再採家用快篩陽性,同病室病人採撿也確診,推測20日為潛伏期,病房第一位確診護理師於19-21日為13房主護,介入感染管制措施如下
1.進行疫調與接觸者造冊。
2.接觸者採就地3+4隔離觀察,轉出或檢查時需篩檢陰性。
3.員工落實自主監測並確實洗手及個人防護措施。
4.觀察期採接觸隔離防護措施,照護時配戴N95口罩。
5.全病房普篩,包含員工、病人、陪病家屬進行第0、3、7天採撿。
6.疫情期間關閉公共區域,暫停收治新病人3天。
7.天觀察期分階段開放,10/29清空一半病房開放,10/30採檢陰性恢復收治。
8.疫情期間加強清潔頻率及消毒,並至單位進行環境採檢。
9.7天觀察期監測病人、陪病者及工作人員,若有症狀立即篩檢造冊並落實通報。
結果討論
10/31無新案發生故恢復收治並予以結案,此次雖無重症案例產生,但疫調發現因第一例陪病者有相關症狀出現時無給予防護及密切監測,造成後續一連串陽案產生,建議同仁除自我約束外,針對病人與陪病者應加強症狀監測若有症狀須立即給予防護及採撿,才能防止單位群聚事件再發生。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