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降低加護病房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之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某醫學中心降低加護病房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a medical center in reducing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前言
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一,約80%以上泌尿道感染與導尿管的留置有關,尤其是導尿管留置7天以上者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增加,不僅會造成住院天數延長、醫療成本、疾病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因本院加護病房感染密度高於醫學中心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平均值,故介入改善措施。
方法
1.增設管路移除提示: 於醫護系統中建立導尿管放置天數提醒。2.擬導尿管照護作業流程:除每天需評估留置導尿管必要性,若於導尿管留置第6天無其他留置導尿管條件,則一律移除導尿管,移除導尿管後需使用超音波量測Bladder scan評估餘尿量確認無法解尿才能再次植管3.落實每日CAUTIs Bundle: 若有分泌物多、腹瀉搭配清潔劑,並使用納入護理SOP中,請單位協助審視相關SOP並落實執行4. 每月審核植管及會陰沖洗: 會陰沖洗審核單由護理單位協助制定,並於每月審核植管及會陰沖洗5. 教育訓練及技術認證: 推動單位人員的教育訓練及技術認證,單位住院醫師進入單位時需確認已經過導尿管植管認證6.每月感染個案於相關會議逐案討論感染原因及改善方式。
討論
加護病房介入前(2019年)導尿管使用率為67.4%、CAUTI感染密度為3.98千人日,介入後(2020年)分別降為63.8%、3.30千人日,感染密度下將幅度為17.2%。且在感染個案分析中發現以下問題:1.多次重覆植管:提醒醫生須評估是否符合移除或以其它替代方式替代植管如:膀胱造廔,避免重複植管造成黏膜損傷,2. 使用較小尺寸導尿管可減少黏膜損傷:感染個案多為神外病人且植管導尿管尺寸16Fr與當科討論更換14Fr可行性,3.植管人員未經過技術認證:心導管單位男病人發現由技術師植管,與該單位討論後若男性病人需植管,則由總醫師或住院醫師執行男病人之導尿管置放。技術師不再執行導尿管置放4.發現感染病人中感染前後都有腹瀉情形,故除了為加強會陰沖洗及相關審核,並針對腹瀉病人使用益生菌來緩解腹瀉,營養師建議減少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抗生素前即開始給予益生菌,必要時可照會營養師調整飲食方配方。
結論
降低感染需透跨團隊溝通檢討及實地臨床查核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臨床單位審視放置導尿管必要性,與臨床討論並制訂標準作業流程供臨床依循,加上資訊提醒畫面,有助儘早移除不必要的導尿管,以降低導管感染的發生。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